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最新报道
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文建明的“群众观”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他在农村基层第一线摸爬滚打近30年,始终心系群众、锐意改革,每到一处都能攻坚破难、治乱平怨,开创出风清气正、干群融洽的新局面,被称为“治乱能手”。
他近30年如一日,怀着深厚的感情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利益,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为民解难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即使身患癌症,依然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在他的眼中,农民群众是伟大的、智慧的,即使那些被有些人称为“刁民”和“钉子户”的人,也在他的感召下,发自内心地对共产党跷起了大拇指。
他就是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
“治乱能手”的“感言”:没有落后的群众,很多时候不是群众“不听话”,而是干部“不像话”
文建明在营山有几个响亮的“雅号”:治乱能手、灭火大队长、乱世英雄……说的是他连续治理了好几个“乱乡烂镇”。
2003年3月,文建明被调到城郊的城南镇任党委书记。这个镇的干群关系紧张在全县出了名。他上任第一天,讨债的、上访的、反映问题的人便挤破了门。
接下来的几天,文建明骑着自行车下村组、进社区,入户听民声、摸实情。调查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财务混乱,全镇负债2000多万元,镇村账务全是一笔“糊涂账”;班子涣散,镇村干部人员人浮于事,工作陷于瘫痪。
结合自己多年的“治乱”经验,文建明决心“对症下药”、大胆改革。
第一招,向财务混乱“开刀”,实行村财镇(代)管、钱账分离。彻底清查账务后,镇上成立结算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推行镇村财务电算化管理,财务直接核算到镇级单位、村组和农户,每笔收支均通过公开栏、广播和有线电视公布。
他还在镇上设立了税费直收大厅,农村“一事一议”资金和农业生产服务性费用实行直收。让很多干部想不到的奇迹发生了:主动来缴费的群众竟然排起了长队,甚至自觉缴纳了2003年以前的欠款42万元。2009年底,全镇彻底甩掉了债务包袱。
农民排队交税费,这是一些干部想都不敢想的“天方夜谭”,但在文建明看来“很正常”:老百姓不是没觉悟,他们缴的是明白钱,看的是明白账,咋会不愿意呢!
第二招,向“人浮于事”开刀,实行“分线运作、绩效考核、定岗定责、兼职兼薪”制度。镇上只设21个集中管理岗位,原有70多名干部全部“起立”,公开报名,竞争上岗。随后,将村组干部由原来的192人精简到34人,工作效率和人员活力明显提高。
然而,被精简下来的人不干了,当天就有10多个找文建明讨说法。文建明很清楚,仅仅把人裁减下去,改革还不能画句号。他带领镇领导班子,跟分流的干部一一谈心,帮助找出路。一个月后,所有落聘干部都找到新工作。
被精简的干部杨易创办了水果基地,种植优质黄金梨等水果600多亩,年收入达40余万元。杨易常对人说:“机关岗位不是用来安排干部的,就应该根据群众需要设,我能理解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