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最新报道
“土”得入耳 “实”得贴心 文建明工作笔记摘抄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文建明与干部群众研究乡村公路建设问题(6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三军 摄
文建明是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他扎根农村近30年,不仅凭借真心为民、锐意改革,捋清了“团团乱麻”,被称为“治乱书记”“灭火队长”,还因其善于思考,长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秀才领导”。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文建明一直保持着记工作笔记的习惯。记者日前在采访中发现,文建明几十本写得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客观记录,真实反映出他干事业、搞改革、促发展、惠民生的点点滴滴。
出身农家、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文建明,说话爱“攒言子”(四川方言“说歇后语、顺口溜”的意思),“话虽 土 ,但是农村干部群众容易懂、记得住”。
2003年3月11日,文建明刚被调到被称为“城烂镇”的城南镇不久,在全镇计划生育工作会上,他对各村的计生工作分成五类,其中表扬的三类:“凤凰头上戴牡丹 好上加好的计生先进村;鲤鱼跳龙门 身价百倍的计生得奖村;深山里的菩萨 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村。”批评的两类:“花椒树下种苞谷 又麻又瞎的黄牌村;醋瓶子打飞机 酸气冲天的侥幸村(注:指工作不力但侥幸未被曝光的村)。”
他批评工作推诿拖延是“脚踩西瓜打排球-又推又滑”;说作风漂浮、效率低下是“酒疯子过吊桥-上晃下摇”、“点上稀客、面上游客、桌上常客、灯下扑克”;说基层财务混乱问题是 “大胡子喝面汤-越喝越糊涂”;他评价干部说“领导干部千好万好,不如把自己的腰杆挺好”;他说基层改革应“将汤下面 随机应变”;他说自己的成绩是“灯草做琴弦 不值一谈(弹) ”。
文建明善于用“土话”讲大道理,却不乏智慧和思想的火花。他的工作笔记中有很多手写的“原创”会议提纲:2003年3月18日,在他调到城南镇的第一次全体党员干部大会上,针对该镇的“乱相”,他提出党员干部要提高“八个能力”:把握大局的能力、驾驭矛盾的能力、现代工作的能力、洗脑换血的能力(即学习的能力)、团结战斗的能力、洗澡下楼的能力(即改正错误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求真务实的能力、激励约束的能力。
在“提高驾驭矛盾的能力”一节,他写道“要唱好三支歌:一要唱好《国际歌》, 紧紧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解决矛盾;二要唱好《国歌》 作为党员干部要敢于面对困难,善于化解矛盾,迎着困难上,面对矛盾冲,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三要唱好《敢问路在何方》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目标一旦确定,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战,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在“提高求真务实的能力”一节,他写道:“喊破嗓子不如做样子 坚决戒掉赌博风、漂浮风、吃喝风 ”。在“提高洗脑换血的能力”一节,他写道:“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提高为民谋利、为民行政、为民立业、为民负责的能力 ”。在“提高激励约束的能力”一节,他写道:“ 奖要奖得人人眼红,惩要惩得人人心痛 ”。
文建明的话语就是这样入脑入心,富有鼓动性。他回忆说:“我到任之前的城南镇,工作陷于瘫痪,干部情绪低迷、百废待兴,这次大会既是一次总结分析大会,也是一次改革前的 战斗檄文,当地台下人员个个情绪激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文建明严于律己,对干部也要求严格,对农民群众却是充满真情,他总是把群众最急、最难、最盼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全力解决。城南镇属于城郊乡镇,营山县垃圾处理场就位于该镇的兴隆村13组和5组之间,近年来,由于垃圾逐年增多、处理设备落后,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群众怨声载道。
兴隆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整个处理解决过程,在文建明的工作日记可以清晰地找到。今年4月8日,文建明在下访中来到兴隆村,并将村民对县垃圾场的强烈反映及诉求详细记录在案:“ 水土污染严重,群众吃脏水,58.77亩庄稼绝收、371.75亩庄稼歉收;空气污染严重,蚊蝇病菌传播;垃圾场占用未征用土地5亩,补偿款未付 ”。
以上事例只是在文建明众多工作笔记中摘抄的很小一部分,太多精彩内容限于文章篇幅不能一一列举。不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基层党员干部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亲民、爱民、为民的感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