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最新报道
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和他的“百姓经济”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就必须尊重其市场主体地位,发展“百姓经济”。与之相对的,是行政命令式、替民做主的“官长经济”,也就是大家说的华而不实的“马路经济“政绩经济”。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对发展农村经济有着独到的看法。这位在农村工作近30年、走过8个乡镇的川东汉子,其从政生涯不期然与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历程重合,也使他对中国的“三农”问题了然于胸。
他一次次坐在化解矛盾的“火焰山口”,一次次深陷“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感漩涡。在上下求索中,他咂摸出一套土洋结合、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也在“百姓大于天“不唯书不唯上只为民”的执政理念下,以勇气和智慧为农民增收和农村民生改善艰苦探索着。
农村最大的矛盾是“穷”“官长经济”只会折腾老百姓
“穷则乱,富则安。”文建明深知,农村许多矛盾的根源都是发展不足、利益太少。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提出加快建设新农村,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水平,就是为了缩小城乡差别。
他认为,只有帮助老百姓发展致富,才能真正斩断矛盾丛生的根源。
城南镇虽地处城郊,但一些群众生活并不宽裕。一个重要原因是干部长期热衷搞“官长经济”即“马路经济“政绩工程”,这任领导下令栽橘,下任领导动员种梨,来回折腾,民怨四起。镇里流传着顺口溜“张书记栽树,李书记挖,王书记来了重规划。”
此情此景令文建明百感交集。他回想起1986年刚到乡镇农技站工作时,也按上面指示推广种植过桃树,结果亏了,农民一气之下砍了树。
这成了文建明心中永远的痛。他坦言:他年轻时就当过“面子工”的典型代表,总觉得那样做“工作推动得快,职务提拔得快”。回头看都是教训,老百姓会骂娘。现在还有些干部热衷当什么“蘑菇书记“大棚书记”,光做给上面看,他劝他们快点转变发展方式。
他说,老百姓最反对强迫命令,不尊重群众的发展自主权。眼下仍有一些干部打着招商引资、培植产业的旗号,乱征乱占农民土地,总想“替群众发展”。他看报纸电视,发现大多数群体事件都是干部强迫所致,值得深思。
早年的教训和对农民的深情,让文建明痛下决心:共产党的干部,不能唯书、唯上,一定要唯民。他发誓,再也不能折腾老百姓了!
有一年,上面推广种植数万亩红辣椒,给了城南镇1000亩的任务,要求在走马村一带推广。
“红辣椒挣不挣钱?能不能种?”文建明带着问题来到走马村调研,熟悉市场的农民纷纷摇头。
“不种就不种,不怕哪个来考核。”文建明硬生生地顶了回去。
那一年,种植红辣椒的其他乡镇都亏了。
还有一次,上级希望城南镇在前进村推广种植榆树。白送树苗,还付劳务费,看起来是桩惠农的好事。
文建明又拎着公文包下乡了。前进村农民担忧:榆树根系发达,又遮阳,种了它,恐怕就没法再种庄稼了。
那就不种,文建明又顶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