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最新消息
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无锡世博主题论坛话疫苗
中广网 2010-06-24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我有个孙子,曾经在一天内被注射了五针疫苗。”6月19日,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以祖父的口吻,谈到人类注射疫苗的苦恼。“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主题论坛新闻通气会后,主题论坛主办方安排他第一个接受媒体专访。这位大师向人们传达这样的信号:科学家将研制出食品一样的疫苗。不过,要用上这样的疫苗,还得再等等。
巴里·马歇尔是西澳大利亚大学临床教授。1982年,他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导致胃溃疡这一人类最常见也最重要疾病的病菌——幽门螺杆菌,并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幽门螺杆菌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常见的慢性传染菌,全球有50%的人口受其感染。应邀参加本场在无锡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他的演讲主题是《科技创新与美好生活》。城市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成为媒体向巴里·马歇尔发问的焦点。对此,巴里·马歇尔说,在150年以前,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不够健康。典型的例子是,没有把饮用水和废弃物隔离开来,加速流行病的传播。后来,人们渐渐将污水和生活用水隔离开来。这其实也是科技发展给城市生活带来的改善。疫苗是人类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可惜,疫苗开发技术有近50年没有大的突破。如果疫苗能像食物一样,人们更能接受。估计再有二三十年,就能实现这一梦想。
巴里·马歇尔对中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药不怎么贵,能让许多中国老百姓接受。需要对中药多加以研究,研究出具有显著疗效的药品。在澳大利亚,如果能证明药品是有疗效的,就能获得政府补贴。全球许多国家的政府是这么做的,对具有显著疗效的药品进行补贴,以降低老百姓的医疗成本。(天成)
责编:樊静 来源:江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