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篇:股民那些事儿 2011年终策划·中国广播网 |
![]() |
十年踪迹十年心 陈苹应该是所有中国普通散户股民的一个缩影。2008年的牛市尾声,陈苹进入股市;2009年,即将退休的她辞掉工作全心在家炒股,家中大部分可支配资金已进入股市。 时间进入今年1月,陈苹与中国股市开始了纠结的2011年。按眼下行情估算,她套牢的股票赔着20多万元。 陈苹不懂得宏观经济,也不太关注大盘走势,更想不明白为什么中国GDP增速那么高而股市“十年归零”。用她的话说,炒股票就是“赚了就拿着,买错了认倒霉;赔了就狠心‘割肉’跑掉,不然就怀着侥幸心理套着”。 素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的中国A股市场,竟写下“沪指十年不涨”的历史。陈苹等投资者的心路历程可谓“南柯一梦”。[详细] |
跌跌不休 hold不住的2011:一个散户的股市日记 希望这种关乎股市又超脱于股市的日记,能够引起更多散户朋友们的共鸣。毕竟,在跌跌不休的股市中,除了困惑与失望,我们还可以一起分享顽强与执着。 [详细]
95%的股票账户变"僵尸" 来自最权威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A股总账户数有16248 万户,其中有效账户数为14001万户。上周,新增股票开户数13.93万户,较之前一周减少15.78%。其中持仓账户数为5710.47万户,占比35.1%,两市高达75%的股票账户空仓;而上周参与交易的账户仅为717.94万户,仅4.4%的账户参与交易。这意味着,在100个股民中仅有不到5个人还在操作股票。[详细]
"股民安慰信"流传:我们绝望又坚强 正如在市场广为流传的一封写给全体股民的安慰信中所说,这么多年,我们看到了这个市场的参与者,无论是监管层的融资目的,还是渴望得到资金的上市公司,抑或是市场中介机构,他们都壮大了,他们的愿望或多或少的都实现了,而作为最广大的参与者,我们的股民们却沦为这个市场最无力无助的群体。 即便如此,相信大部分人还会继续存在于这个市场,继续存在于这个被吴敬琏老先生称之为“不规范赌场”的中国股票市场,相信大家入市的初衷依然没有改变,依然能够看到正在发生的些许改变。我们绝望,而又坚强。[详细] |
|
回顾篇:A股十年变迁 2011年终策划·中国广播网 |
|
十年证券市场大事记 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沪指创下此前11年来新高2245点。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实施,股价开始暴跌。 ……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史称资本市场“国九条”。 2005年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启动。 2005年6月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上证综指当日盘中跌破千点,最低见998.23点。 …… 2010年9月12日,《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包括“摇号制度”、“扩大询价对象范围”等具体举措一并实行。 2011年11月28日,深交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新版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 [详细] |
十年GDP增长两倍多 股指基本持平 10年前的2001年,上证综指最高曾达到2245点。随着上证综指跌破这一点位,很多人都感叹股市又回到了十年前。 不过,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就全球股市十年以来的走势而言,A股市场表现并不太差。2000年至2001年间,全球都创下大牛市峰值。如果都以目前点位和峰值点位比较,全球股指跌幅最大的超过60%。A股基本与十年前持平。但与十年间我国GDP增长两倍多相比,股市表现让人费解。[详细]
|
股民缴5388亿印花税造就一群富豪 杨高宇博士认为,虽然股指回到当年,但这十年间,股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在亿万股民亏钱流泪的同时,中国股市却一再制造亿万富翁。 经济学家韩志国说:“四年大熊市,投资者亏损累累,但A股市场67%的富豪却在这四年中造就。在前1000名富豪中,主板279人,中小板496人,创业板225人,平均财富20亿元。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被篡夺成为豪门盛宴。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富豪。”[详细]
|
与全球他国十年数据比较
|
相关指标十年前后对比
|
分析篇:连创新低谁之过 2011年终策划·中国广播网 |
市场制度不完善 退市制度缺失导致市场价格扭曲,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内幕交易引发乱象,比如说虚假披露或者说造假现象频频出现,而这些乱象扰乱了资本市场的诚信和秩序,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详细]
|
疯狂融资惹祸 剔除外部因素,导致A股连绵下跌的根本性原因,是A股以融资为目的的市场定位,和不断圈钱的行为。即便是新股破发接连不断,A股不断下跌,但融资的脚步从未停止。A股融资规模和数量同样称霸全球。[详细]
|
地方债拖累股市 中国人民大学新近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11-2012》当中表示,2011年,地方政府已经步入了偿债的高峰期,2012年偿债比重也达到17%,不过目前解套的10.7万亿债务有23%左右没有任何收益。 有专家认为发债的主体不明显,缺乏债务偿还的约束机制及善后机制,加之基础项目投资的局限势必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地方发债与融资平台并无本质的区别。旧瓶换新酒解决不了眼前的债务危机,从长远看,也只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风险。[详细]
|
投资者急功近利教训深刻 与西方成熟市场以专业投资者为导向的市场结构不同,A股主要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而所谓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并不成熟,抱团取暖、消息博弈、右侧交易的观念往往使机构投资者也呈现出散户效应,使其丧失了稳定市场的功能。同时整个A股参与者的投机偏好明显强于投资偏好,因此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明知许多不合理,如不分红、有概念没业绩、公司治理存在缺陷、高价发行等风险点,但还是贸然铤而走险,这其间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详细]
|
策略篇:如何保持股市稳定发展 2011年终策划·中国广播网 |
|
近期不少官员都在热议养老金入市的话题。证监会党委会议上,新任主席郭树清就表示,研究鼓励更多长期资金入市,鼓励公募基金、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协调发展。中国金融高官如此密集放风支持养老金入市,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市场的信心,另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版的401K计划出炉步伐正在加快。[详细]
![]() 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晚表示,当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态势,是官方主动调控的结果,市场不必对此过度担忧,毕竟没有“只雨不晴的天”。[详细]
目前证监会34家派出机构已陆续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起内幕交易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在今年推动发布两个司法文件的基础上,另一个专门解决内幕交易调查认定和举证责任难题的司法解释也即将出台。证监会向系统各单位、各部门下发通知,就内幕信息界定管理、知情人登记、保密工作和监督检查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在全系统督促严格执行。对监管系统违法违纪者,将“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详细]
![]() 监管部门下一步将从六方面加强推进公司治理监管:一是加强控股股东和董监高等公司高管的监管;二是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三是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权利权益保护;四是进一步推进并购重组;五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六是加强与国资委等各部委合作,共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详细]
![]() 深交所11月29日发布创业板退市制度意见稿,创业板公司36个月内累计受谴责三次将退市,而且不支持暂停上市公司借壳。 分析称,根据意见稿,创业板退市比较严,有利于将股价回归到上市公司基本面。[详细] |
|
面对2012年A股市场的资金困局,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只有期待制度性红利改善市场资金困局。 市场流动性改善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宏观环境变化,导致居民资产配置重新选择股票资产;二是制度建设,引入长期资金进入股票市场。[详细]
|
![]() 美国股票市场之所以稳定,就是因为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在股市里面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但是在中国,应该先解决和完善股市的制度性缺陷,然后才能把这些“救命钱”“养命钱”投进股市。对此,叶檀表示,中国股市最核心的制度缺陷在于缺乏最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正确的激励机制。[详细]
|
很多人说其实上市公司是不应该强制分红的,如果是创业板或者是中小板,强制分红的话,企业的资金来源就不够。但是在中国A股市场里面,因为它的信用不好,然后它因为上市圈钱无度,通过强制分红能够筛选出比较讲信用的企业,所以中国的A股市场推出强制性分红是非常有必要的。[详细]
|
![]() |
展望篇:未来市场仍有机会 2011年终策划·中国广播网 |
明年A股IPO融资或超3000亿 全球市场A股今年跌幅最大,但IPO融资额却排名第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预计明年上半年IPO融资高峰还将延续。股市的快节奏扩容引发了打压市场信心的担忧,但业内人士认为关键是解决投资回报的问题。[详细]
|
明年投资更谨慎 据中国证券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八成以上被调查股民在2011年亏钱,七成以上基民在基金投资中亏损,87.2%的被调查者投资创业板股票没有赚到钱,亏损状况超出了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期。对于2012年股市总体趋势,44.1%的被调查股民认为股市仍将盘整,48.8%的股民表示将在2012年择机清仓。[详细] |
对明年经济和股市持乐观态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在访谈时表示,对明年的经济和股市充满期待,乐观。明年中国经济维持比较快经济增长速度,政策维持稳定,股市还是会迎来比较好的基础。[详细] |
2011年股市错位 2012是关键一年 明年是很关键的一年,不仅仅对于中国是一个很关键的一年,对于全球而言都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明年年底我们还看得到欧元吗?这个是一个重大的疑问。明年的这个时候美国的经济会怎么样?也是一个重大的疑问。 在这样的一个国际背景下,中国的内需实际上已经比较虚弱了,因此必须建立起全民的信心,只有用全民的信心才能度过难关。因此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非常非常急切地期盼着中央能够拿出有效的措施来,鼓励中国的市场信心,鼓励我们股票市场能有一个亮丽的表现,能够给国人以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或者说有这样的一个信心的铺垫,中国走过这场难关的概率就要大得多。[详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