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在声音里回味90年艰辛与荣光;在声音里回味曾经的记忆与感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大型系列声音档案《纪念建党90周年——难忘的中国之声》。这里有珍贵的历史原音;这里有眼含热泪的深情回望;这里有您不曾知晓的尘封档案;这里有一个政党发展壮大的传奇往事。

 

  我们邀您一起聆听——历史的声音 

 

 大生产运动让南泥湾成陕北好江南

 

大生产运动让南泥湾成陕北好江南

 

  1941年春天,八路军120师359旅在王震的率领下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1942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生产自救运动。解放区的部队、机关、学校,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为丰衣足食的目标努力。毛主席在杨家岭窑洞前开荒种地,朱德总司令也组织了一个生产小组,而任弼时、周恩来都是纺线的能手。刘志丹的女儿刘丽珍当时正在上小学,12岁的萧姑娘也和同学们一起参与了这场大生产运动。

  刘丽珍:大生产可以说是全边区的男女老少都加入了,那时候我在抗小,我妈妈还给我提供了一个纺车,那时候我就学会了纺线,我们同学都纺详细

 

 忆<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烈士李白

忆<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烈士李白

 

  在环境极其险恶的上海,李白克服各种困难,用无线电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为了防止被敌人探测到信号,他经过刻苦试验和摸索把100多瓦的电台改装到10多瓦,使电报能清晰发送到数千里外的延安,都连情报电信专家都对他这一技术大为惊叹。而他期间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只有妻子裘慧英最为清楚。

  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镇静的发完最后一份电报,处理好密码和发报机就被冲进来的特务逮捕。妻子裘慧英去探监时,李白留下这样一句话:天快亮了,我终于看到了,不论生死,我心里都坦然了详细

 

  

 诗人贺敬之谈《回延安》创作灵感

诗人贺敬之谈《回延安》创作灵感

 

  贺敬之出生在大运河畔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上小学的时候,他第一次听说延安这个地方。1940年贺敬之从家乡历经磨难流亡了四川,那时候他一心想去的是延安。他和三个伙伴决定一起去延安的头一天晚上,其中一位同学带来了一本7月杂志。

  贺敬之:我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登了鲁藜的《延河散歌》,我特别的兴奋。还登了鲁艺招生广告,我要考鲁艺,因此文学和革命者对我来讲两者是一回事。我之所以喜欢文学是因为革命,我之所以参加革命我也想搞文学详细

 

  

 三线建设者回忆在攀枝花的如火岁月

三线建设者回忆在攀枝花的如火岁月

 

    1969年3月,韩国宾接到一纸调令,从鞍山钢铁公司奔赴筹备建设中的攀枝花钢铁公司焦化厂,支援三线建设。在那之前,攀枝花这个名字,他连听都没听过。

  韩国宾:攀枝花的开发建设的确是在荒山野岭当中,建设起来一座城市啊。这个城市到六十年代中国的地图上还没有呢。

  焦化厂在一个光秃秃的山上,号称“三棚城”,因为工地上只有席棚、毡棚和草棚。韩国宾一家的新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在此后漫长艰苦的三线岁月里,1975年成为韩国宾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年详细

 

  

 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出北京城向西100多公里,就到了房山区霞云里香堂上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就是从这里唱响全国。它的词曲作者叫曹火星,是个著名的作曲家

  

  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第六个年头,中国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那年三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白皮书,说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中共方面发表社论针锋相对地提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岁的曹火星在当地华北抗敌剧社工作,读到这篇社论他很振奋。坐在香堂上村老乡家的土炕上一口气写出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详细】

 半部电台起家的解放军无线电通讯事业

半部电台起家的解放军无线电通讯事业

 

  1930年底红军第一次反围剿,在江西永丰的龙岗打了个大胜仗,不但活捉了敌18师师长张辉瓒还意外获得了半部电台。背着这半部电台走进红军队伍的是一个叫吴人鉴的报务员,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解放军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创建者,新中国电子工业的奠基人王诤。

 

 

  王诤、刘尹和几名红军战士靠半部电台开始了我军通讯侦查工作,之所以被称为半部电台是因为只有收信台没有发信台,王诤用这半部电台抄收国民党的新闻稿,翻译国外通信讯的电讯,在第二次反围剿中截获重要敌军联络情报【详细】

 
 
 

 革命先驱孙中山唯一的录音留声

革命先驱孙中山唯一的录音留声

 

     87年前的1924年5月,当时孙中山正在广州白云山养病,刚刚创刊不久的上海《中国晚报》组建留声部,社长沈卓吾带着技师赶到广州,邀请孙中山录音,并发行演讲唱片,既宣讲革命学说,又扩大报纸影响,孙中山欣然接受,5月30日在广州南第一小汽俱乐部,孙中山拿者事先写好的文稿对着留声机开始演讲。


  演讲共有两个版本,一段是为了方便北方民众收听而录制的北方话版本,一段是带香山口音的粤语版本,录制完毕后,沈卓吾将孙中山的演讲制成三张每分78转的胶木唱片,并于当年下半年以勉励国民敬告同志为题,由大中华唱片厂发行。在编辑说明中,沈卓吾写道:这是孙中山一生仅有的一次录音留声,也是孙中山先生利用近代科学发明来宣传政治主张,唤起民众的成功尝试。详细 

 

 曹禺:“杰出”用在我身上不恰当

曹禺:“杰出”用在我身上不恰当

 

    23岁那年曹禺在清华大学旧图书馆的书桌前文思泉涌,他用了5个月的时间完成《雷雨》的剧本,而这个故事在他他心中酝酿了五年。


  有人说有了《雷雨》中国才有了属于自己的话剧剧本,而曹禺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后几年他又创作出《日出》《原野》《北京人》等经典作品,几乎每部都引起轰动。

 

    曹禺后半生一直努力为喜爱他的观众写出好的剧本,记录一个时代的悲喜与冷暖,60年代北京发洪水,他细细记录群众如何抗洪,哪些事迹最为感人,他也一度想写一位模范售货员,为此常常跑去街道副食店不是打酱油就是打瓶醋。详细

 王进喜: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王进喜: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王进喜,新中国的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早在玉门油田,他指挥的钻井队就创造过全国钻井最高记录,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1959年进京参加国庆观礼,他看见了行驶的公共汽车上背着的煤气包。


  1960年3月,石油大会战打响,王进喜带着他的1205钻井队走进一片蛮荒的大庆,他们吃着苞米面炒面,住进四壁漏风的马棚,没有吊车和拖拉机,他和队里30多个伙伴人拉肩扛用撬杠撬,一寸一寸硬是把60吨重的钻机挪到井场,用短短的4天把40多米高的钻井塔伫立在了荒原上。中国人至今依然清晰记得,西北汉子王进喜喊出的那句豪言壮举: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详细

 坚定的民主战士闻一多

坚定的民主战士闻一多

 

    1946年7月15日,李公朴遇刺身亡后的第四天,云南大学举行追悼大会,悼念这位为反对内战独裁,为民主和平而牺牲的著名教育家。另一名著名学者闻一多默默的站在台下,他和李公朴一样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早期领导人,也正在投身于爱国民主斗争。


  闻一多的儿子闻立雕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因为安全的考虑,悼念活动没有安排闻一多演讲。
详细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听到这个声音你一定会想起电影里那个头缠绷带身背步话机的英雄王成,而他最初的原形是一位名叫蒋庆泉的志愿军战士,是他在朝鲜战场上豪迈的喊出了“向我开炮!”

 

    作家洪炉抗美援朝时作为战地记者随军奔赴朝鲜,1953年洪炉下部队采访时听人说起,我军一个步话机员在战友伤亡,弹药打尽的情况下,面对蜂拥而上的美军对着步话机高喊“向我开炮”,洪炉根据他的事迹写成了战地通讯——《顽强的声音》。《英雄儿女》中王成呼叫炮火的情节就来源于此。详细

 

 我爱北京天安门

我爱北京天安门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我爱北京天安门……”提起天安门,人们的耳边总是会响起这清脆的童谣,这首只有28个字的歌曲简单明快,旋律清新,让人过耳难忘。您也许不知道,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位13岁的小学生,他叫金果临。


    1970年9月,28个字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在刊物上发表,后来在陆续转载的过程中后两句的“太阳升起金光照,金光照得全球红”,被修改成“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详细

 一心为家乡的申纪兰

一心为家乡的申纪兰

 

    申纪兰,率先在全国争得男女同工同酬权利的劳动模范,早在1954年刚刚25岁的她就当选第一届人大代表,57年过去了,她成了全国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50年前的平顺县西沟村山高石头多,出门就上坡,金木水火土,什么都没有。1952年申纪兰带着西沟姐妹冲破好女走到院,好男走到县的陋习,上山种树风吹雨晒50年,西沟村终于山上变银行,河谷变粮库,44岁那年,申纪兰被任命为山西省妇联主任,可这个习惯了站在黄土地上劳作的共产党员向组织提出的要求是不定级别,不转户口,不要工资,不坐专车。
详细

 钱壮飞破译6封特级密电

 

 钱壮飞破译6封特级密电

 

   电视剧《潜伏》让于泽成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人们对于泽成的原型钱壮飞也关注起来。

 

    钱壮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情报战线的杰出人物,他和李克农、胡底三人被称为“龙潭三杰”。1929年一个偶然的机缘,钱壮飞进入国民党情报机构,并很快受到调查科主任徐恩曾的赏识,他不但巧妙获取了蒋介石亲自部署的第124围剿江西中央苏区的计划,甚至还和李克农一起取得了国民党中央机关的密码本详细

 

 19路军调转火力反蒋抗日

19路军调转火力反蒋抗日 

 

    “大家好,这是最后的阵地,是中国军队19路军抵抗日本军队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到一个月前,这里还居住着很多的家庭,父亲、母亲、孩子,这是里他们的一切。”这一段外国纪录片记者做现场新闻报道的录音,录制时间是79年前的1932年,地点是中国上海。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进犯上海,仅有3万人的驻沪19路军,突破蒋介石的不抵抗禁令,用极为简陋的武器和飞机大炮武装的日寇进行激战,日军仍然未能攻占上海。详细

 

  

 方志敏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

红方志敏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 

 

    《可爱的中国》是一个共产党人在监狱中写下的。就在写下这些文字的那一年夏天,他牺牲在狱中,只有36岁。他就是方志敏——闽浙干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政治委员。

 

  1935年是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方志敏为了掩护中央红军成功转移,带领部队且战且退,牵制住7倍于己的敌军,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援绝被捕。逮住这样的大人物,两位士兵不急着回去邀功。凭着多年在国民党军中混事的经验,他们认定方志敏身上一定藏着不少金银财宝,可从棉袄领子到棉袜底翻了个遍,也没找到一文钱详细

 

  

 慈爱的父亲——项英

慈爱的父亲——项英

 

    小时候项苏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孤儿,连苏云这个名字也是陶行知先生给起的。抗战爆发时她才6岁,被人从苏北辗转带到延安,后来她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名字叫项英,是个共产党员,也是著名的抗日将领。在延安学习生活的项苏云一直没能见到这个大名鼎鼎的父亲,直到1938年初秋的一个傍晚 详细

 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斯诺

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斯诺

 

    在1964年12月录制的一段周恩来总理的珍贵录音中,周恩来总理诚挚的邀请坐在对面正在采访他的美国著名记者艾德加斯诺抽上一根烟。此时距离两人的第一次会面已经整整过去了28年。

 

  28年前斯诺经宋庆龄介绍,经过重重封锁,一头闯入当时被称作未知世界的陕甘宁边区,写出震惊世界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忠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也是西方世界第一次真正了解被称为赤匪的中国共产党,斯诺因此被称为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

 

  28年过去了,斯诺却依然和当年一样对中国和中共充满了兴趣和问题。虽然当天约定了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可是斯诺还是觉得意犹未尽。 详细

 难忘左权将军

难忘左权将军
 

    左权是山西晋中一位革命老区的名字,左权也是一位将军的名字,在1942年5月25号日军发起的大扫荡中,37岁的左权将军为了掩护百姓撤离壮烈牺牲,八年抗战,他是八路军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在当地老百姓的强烈要求下,他牺牲的地方,山西省辽县更名为左权县详细

 上海卢湾——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出发

 上海卢湾——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出发

 

 

 上海卢湾新面目,时尚的商业街正穿过百年前的石库门建筑,熙来攘往的人流在精品店和咖啡馆之间涌动,某一栋老旧的房子里可能传出国际最流行的乐曲,有人说这里是历史和今天的交汇之地。人们一定还知道,90年前中国共产党曾从这里的一栋石库门小楼出发,最终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