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首页 | 首页 | 最新报道 | 人物特写 | 媒体聚焦 | 图片报道 | 晓林格言 | 榜样力量 | 晓林园地 | 背景资料 | 你我心中巨晓林

最新报道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列表

《求是》发表评论《人人都可以成才》给予巨晓林及其所在企业高度评价

中广网 2010-07-06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7月1日出版的《求是》2010年第13期发表署名石平的重要评论《人人都可以成才》,深刻剖析了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农民工巨晓林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农民工楷模的内在动力和企业环境,对巨晓林和他所在的企业给予高度评价,对伟大的时代涌现更多“巨晓林式”的农民工充满期待。文章说:

   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工,但又是个不平凡的技术人才。23年中,他先后参加十几条国家重点电气化铁路工程的施工,干的工作总能达到免检;他不光苦干更会巧干,创新施工方法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他记下工作笔记70多本,主编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一书填补了国内铁路接触网工技能培训教材空白,成为指导接触网工实际操作的权威工具书。他叫巨晓林。因为姓巨,开始大家称他为小巨,后来发明创新多了,大家便称他为“技术小巨人”,他成了工友们尊重的师傅,学习的榜样,成了农民工成才的标兵。他的成功再次印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的成功再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成才。

    从农民工到“技术小巨人”,巨晓林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农民工要成才,就要“加倍学习”。学习是进步的基础和阶梯。巨晓林爱学习是出了名的。作为只有高中文化的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从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不断向别人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无论工地转移到哪儿,他都把书带在身边,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为了学习,他每天比别人早一个钟头起床,晚一个钟头睡觉,不管多辛苦,一点都不放松。他学习,总是结合工作,带着问题学。他随身带着个小本,在施工中不管碰到什么问题,他都会随手记下来,一有空就去琢磨。他爱岗敬业、锲而不舍。23年,他学习从不间断,通过不断学习,终于技压群雄,成了工友们尊敬的“技术导师”;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质量标准“锱铢必较”,创造23年施工作业返工率为零的神话,被众多监理、业主誉为“质量标杆”。巨晓林的成功还在于敢为人先,他在施工中敢于想别人所未想,试别人所未试,即使在国外的产品面前,也敢于大胆创新,用自己的工作实绩赢得了国外技术人员的尊重。

    巨晓林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给他提供广阔舞台的企业的支持。他所在的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尊重农民工,与正式工一视同仁。公司对于他的成绩充分鼓励肯定,多次把荣誉奖给了他;公司力排众议把他的经验成果印成教材,作为职工的培训教科书。有了广阔的舞台,他才可以大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更为重要的是,伟大的时代为巨晓林的成长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也就没有巨晓林成长的空间。时代造就人才,人才适应时代。巨晓林的事迹告诉我们,不论学历、职称、资历、身份如何,只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伟大的时代,投身于创业的伟大实践,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宝库。伟大的时代需要人才辈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高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还需要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农民工有2.3亿,他们已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建设人才强国,离开了农民工群体里的人才,就会基础不牢。我们的时代,伟大的事业需要有更多“巨晓林式”的农民工,展现才智,迸发激情,作出贡献。社会、企业要给他们一片成长的土壤。“金鳞不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必化龙。”我们要深入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打破正式工、农民工的界限,对农民工一视同仁,让他们真正融入企业、社会中。尤其要关爱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多为80后、90后年轻人,是一个富有朝气、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群体,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正处于求知成才的关键时期,全社会要把他们作为人才的不尽矿藏予以保护培养,为他们的发展积极创造良好的条件,给予更多的体贴关爱,让他们思想稳定、工作安心,体面劳动、尊严生活,让人才在他们中不断涌现。

责编:曾灵华 来源:中国广播网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