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家乐福相关报道

家乐福收费模式 遭遇强力挑战?

中广网 2011-01-22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家乐福和康师傅的纷争还没有结束,供货商里再度曝出中粮集团食用油品牌福临门发生合同摩擦。尽管双方极力回避关系恶化,但接二连三的纠纷,剑指零供关系越来越紧张,与以往零售商强势话语权不同,如今供应商也在就渠道收费获利模式进行斡旋。

  进场费引发零供关系恶化

  身为“零售教父”,家乐福的商业模式一度非常成功,其通过银行贷款、向供货商转嫁成本收取“进场费”以及延期回款实现盈利。

  从传统意义上看,零售商的收入应该来自于购销差价,而不是“进场费”等非零售业务。但由于竞争激烈,目前零售商主营利润在减少,非零售进账增加。业内人士表示,像家乐福等一些大零售商,供货商进场费能占到营业额的50%以上司空见惯。而岁末年初,正是零供关系焦灼时期,在新一轮签约中,进场费往往被单边拉高或压制。

  据供应商披露信息显示,与家乐福等大型卖场谈判,从合作的返点、进场费用,到具体海报促销、货物上架摆放等细节,都需要一一敲定。作为人流量极高的传统型卖场,大多数供应商无法放弃这个主营渠道;而另一方面,卖场也需要依靠大品牌来支撑销售业绩。

  零售商独霸江湖优势不再

  来自供应商的讨伐之声此起彼伏,零售商为何继续一意孤行?有业内人士指出,对家乐福而言,因在很多国家的败退导致其必须加大在中国的吸金力度。

  截至去年年底,家乐福中国内地门店总计176家。

  反观家乐福的竞争对手,作为世界零售业头号,沃尔玛去年在内地新开门店47家,国内门店总数更是达到了224家。家乐福供应链既没有沃尔玛用信息化打造的垂直供应链的优势,也很难与好又多、永辉等企业的“草根供应链”竞争。

  进入内地市场较晚的大润发和乐购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信息显示,2009年,大润发以404亿元的销售额超越家乐福的366亿元,成为中国销售规模最大的外资超市。

  零供关系矛盾已久互相压制

  从去年开始,以中粮为代表的大型供应商,开始在上海、大连、成都布局自营店铺,这无疑显示出中粮大举进军终端销售市场,摆脱传统零供关系的信号。

  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系主任、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洪涛表示,在零供合作中,再强势的零售商遇到大品牌供应商也是一场博弈,卡夫和联华以及家乐福与康师傅、中粮的事件都是很好的证明。而目前一些实力还不够强的小型供应商只能通过联盟的方式,增加议价能力。

其实在零供合作中,再强势的零售商遇到大品牌供应商也是一场博弈,卡夫和联华以及家乐福与康师傅、中粮的事件都是很好的证明。而目前一些实力还不够强的小型供应商只能通过联盟的方式,增加议价能力。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昨天表示,家乐福要改变现状,必须从盈利模式和战略营销等方面同时进行调整。

  “因去年以来行业生产成本提高,在通胀环境下,供应商已无力承受。家乐福要转变观念,充分考虑中国国情,而不是一味从自身利益着眼。双方应携手面对,相互让利,共同为流通市场稳定作出贡献。”黄教授说。

责编:曾灵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家乐福简介更多>>

家乐福简介

最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