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细则更多>>
文章作品展示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作品展示
秋风送爽
中广网 2009-09-22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作者:曹国选
9月19日清晨,我与往常一样,准时6点起床,兑一杯温开水喝下,便取下或许充了电的MP3戴上,走向山乡的小路。
打开MP3,正在播放《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这时我才猛然惊醒,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已于昨天在北京闭幕了。
半个月前,局党组决定:派我接替退休的局领导,担任对口扶贫点的负责工作。当时我心里确实有些不爽,自己也已年过半百,自从调市里工作后,10多年来所谓下乡只是县里和规模以上企业,很少去过乡镇,更没有在乡村住过,这次要住村扶贫,而且是贫困山村,条件肯定恶劣,生活也会艰苦。但是,个人服从组织,我不能不接受任务。
我忧心忡忡地来到地处湘粤边界、少数民族居多的关溪乡。这里平均海拔500米,最高地带939米;境内虽有几条小溪,却大部分时间是干溪,因而很少水田,只有旱土,一年种不成多少稻谷,只能收些五谷杂粮;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达到3000元,只是西北面有两座小型煤矿,东南面并无任何企业,两极贫富悬殊却显得相当大。
乡领导为了照顾市里领导,“违规”让我住在了乡政府。尽管如此,食宿条件还是相当艰苦。一张八仙桌,几条木板凳算是我的办公室;因为旱季,经常停电,只得备用煤油灯;睡的木板床,早晨起来腰酸背痛;吃的盒饭,有时还和些红薯萝卜丝;没有空调,只有电扇,天热时遭遇停电,只有脱光膀子摇书报;洗澡得抓住时机,否则无水供应,上半夜便会更加闷热难受;前几天并没有电视机,乡领导便安排将用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的电视搬过来,可一天也难得看完一二集电视剧,能够经常享受的文艺生活就是MP3……
山乡最大优势就是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我在习习清风中认真听完《公报》,内心不禁有些不寒而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怀忧国忧民之心。正如《公报》中所说,“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祖国强盛了,人民普遍富裕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有的地方还很贫穷,急需去扶贫致富,这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应尽的义务。因此我们不能“子嫌母丑”,不能“嫌贫爱富”,更不能对贫困地区莫不关心,对扶贫工作心存怨言。应该居安思危、忧国忧民,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基础,“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满腔热情地把党的富民政策、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以及资金、技术和人才送到贫困地区,帮助乡亲们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走向与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兴求真务实之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这些党和政府的机关干部工作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了,过上了养尊处优的日子,不少同志却高高在上、怕苦怕累、作风漂浮,对民情了解太少,对民忧关心太少,解决实际问题更少,甚至出现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有违民情民生民意的“瞎指挥”。因此,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一员,必须“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与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群众同甘苦、共荣辱、齐进退,共谋脱贫致富大计,“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探讨贫困地区特色发展的道路。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蓄不断进取之气。年纪大了,身体差了,这是客观事实,却不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理由。干部有退休规定,党员却没有退休规定,人生理想和情操更不能“退休”。因此,作为一名老党员,不能倚老卖老,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应该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进京”赶考精神,“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积极进取,不断创新,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远大抱负和最大能量,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尽心尽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争取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
在回到乡政府食堂的路上,只觉得今天的山风格外清爽。端上早餐,只觉得今天的馒头稀饭格外香甜。(作者系湖南省郴州市环保局副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