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315日消息(记者王海鹏 陈瑜艳 通讯员沈雁)315日,在浙江杭州物美超市望江店,王女士像往常一样,挑选了一款自己常喝的牛奶。但这次的牛奶外包装和以往的有些不同,瓶身上增加了一个二维码。王女士拿出手机扫描后,手机界面上清楚地显示了牛奶的生产加工状况、监督抽检结果和合格证明、消毒证明等信息。 

  2021年浙江“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浙食链”系统正式上线发布。(央广网发 通讯员市闻摄影)

  “扫码之后,感觉很放心。”王女士表示,“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居然能展示这么多产品信息,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的食品种类纳入进来。”让消费者充分获得知情权,这就是今天(315日)刚上线的“浙食链”系统给消费者带来的“安全感”。

  前不久,从嘉兴车厘子和山东奶枣核酸检测阳性事件中,暴露出了我国总体缺乏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监管部门追踪问题食品成了大海捞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消费信心。为加快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在“浙冷链”的基础上,经过近5个月的集中攻坚,组织开发建设了“浙食链”系统。

  在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召开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记者获悉,浙江省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浙食链”系统)于当日正式上线运行。

  据悉,“浙食链”系统归集了食品从田头(车间)到餐桌全过程生产流通交易数据,全面整合原有食品安全信息化系统,联通“信息孤岛”,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货查验记录全程电子化、食品追溯链条清晰化,打造食品安全“1266”全链条闭环管控体系:即建立1个追溯链条, 围绕食品安全“从田头(车间)到餐桌闭环管理、从餐桌到田头(车间)溯源倒查”2个目标,构建“厂厂(场场)阳光、批批检测,样样赋码、件件扫码,时时追溯、事事倒查”6个应用场景,实现“一码统管、一库集中、一链存证、一键追溯、一扫查询、一体监管”6项功能。

  浙食链:食安风险应急处置的追溯利器

  消费者只需要简单地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扫一扫食品包装上“浙食链”二维码,就能了解该食品的生产加工状况、工厂自检结果、监督抽检结果、食用农产品产地和合格证明、进口食品检疫和消毒证明等信息。若该食品在监督抽检中判定为不合格,监管部门会在“浙食链”系统召回该批次产品,警示消费者避免食用。若消费者遇到购买的食品出现质量瑕疵,采购票据又丢失,商家不予赔偿的情况,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追溯食品流通链路,锁定出售商家,维护消费者权益。生产流通企业在食品流转过程中,可以扫取“浙食链”追溯码作出入库管理、完成流通环节交易等。执法人员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可以扫“浙食链”追溯码完成票证检查、流通链路追溯以及食品安全风险处置等工作。

  六场景:食品安全形成全链条闭环管理

  据介绍,“浙食链”系统共构建“厂厂(场场)阳光、批批检测,样样赋码、件件扫码,时时追溯、事事倒查”六个应用场景。通过集成创新,所有应用场景功能集中在浙里办、支付宝、微信小程序和浙政钉四个APP端口输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消费者、执法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个端口使用系统功能。

  “厂厂(场场)阳光”,即用人工智能、物联感知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食品生产单位和种养殖农场的生产加工过程和质量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管控。“批批检测”,则通过将食品生产单位每批产品出厂检测数据上传“浙食链”系统,实现出厂检验管理标准化、智能化和电子化。“样样赋码”,按照统一编码规则对食品进行“浙食链”追溯码赋码,形成食品全链条追溯的唯一性标识。“件件扫码”,是在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通过扫取“浙食链”追溯码,关联和归集各环节食品安全关键信息。“时时追溯,是指消费者、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通过系统授权,可查询追溯食品生产、流通直至消费的全程流转链条,分析食品来源和流向等追溯信息。“事事倒查”,是指出现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等情况,能迅速通过系统关联匹配产品流通链条,向属地监管部门推送问题食品相关信息,发布召回指令,确保监管部门食品安全风险处置“有着落、处到位”。

  据悉,建设应用“浙食链”系统已被浙江省政府列为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今年将实现浙江省内5000家以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接入“浙食链”系统。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浙食链”系统的建设应用是浙江省全面推进食品安全领域数字化改革的具体行动,有利于落实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控制、快速有效处置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以及增强公众食品消费信心。下一步将持续迭代升级,根据消费者、企业实际需求和监管实际需要进一步扩充应用内容,服务社会大众、方便企业办事、提升监管效能,将该系统打造成为全国食品安全追溯的“标杆工程”。同时,也呼吁广大消费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积极参与“浙食链”系统应用,共同维护“舌尖上的安全”。

编辑:范雨婷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