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温州7月26日消息(记者 尚天宇 通讯员 张弘)“北行码头是重点监管非法码头,不能再进行船舶经营性生产作业,你们现在立刻安排执法人员去现场进行核实。”7月21日,在温州市交通运输局的智慧交通指挥中心,温州市港航管理中心发展处处长陈少渊正在联系相关部门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疑似违规作业船舶作调查核实。

温州市港航管理中心发展处处长陈少渊(右一)正在联系相关部门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疑似违规作业船舶作调查核实(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在智慧交通指挥中心的大屏上,监控点位、监管区域、船舶位置、预警数量等信息一目了然。船舶自动追踪、画面实时展示……随着现场工作人员的后台操作,大屏镜头画面缓缓推进,离海岸线十几公里外的“小黑点”慢慢变大,最终整艘船清晰地展现在大屏上,这就是温州市海域治理的“利刃”——5G海上综合智治应用平台。

“公共数据仓”+“一张图” 海域治理再添“利刃”

监控原始船舶画面(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监控变焦后的船舶画面(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小黑点”变成“庞然大物”,这是如何实现的?“通过移动5G网络、边缘云计算、大数据分析、雷达感知等技术,借助80倍的5G变焦摄像头,我们实现了对温州沿海向外60公里、向内10公里范围的船舶信号检测全覆盖,可视范围最大可达20公里。”浙江移动温州分公司政企客户部行业总监孙夏帆说。

浙江移动温州分公司政企客户部行业总监孙夏帆介绍相关技术应用(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孙夏帆介绍,通过搭建海上“公共数据仓”和“一张图”,做到所有数据一仓归集,所有信息一图展示,所有预警一表罗列,所有业务一网处置,5G海上综合智治应用平台的敏捷发现问题和远程精准处置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据了解,该5G海上综合智治应用平台是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浙江移动温州分公司,结合交通运输、海关缉私、农业农村、海事等多个涉海部门需求,全力构建的“全面监测、智能预警、在线处置、精准治理”海上综合智治应用。

在平台的“智港”安防系统应用版块,港口岸线信息、非法隐患点信息、港口岸线预警信息等一应俱全。在码头预警信息栏目中,各地非法码头及区域行为预警数据清晰明了。

温州市港航管理中心发展处处长陈少渊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得益于平台的智能智治,以往船舶非法作业难取证、难搜索、难跟踪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陈少渊介绍,相关执法部门还对重点监控点位配备电子围栏,船舶在规定时间内不驶离电子围栏就会触发警报,平台进行预警信息推送,实现全自动的监管。

多跨协同闭环管理 海域治理变“智”理

“叮咚,您有新的消息,请注意查收。”

收到预警处理信息后,温州市港航执法二大队执法人员准备出发(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7月21日,温州市港航执法二大队副大队长林海收到一条来自5G海上综合智治应用平台的预警处理信息,在明确了需要现场核实情况后,他当即组织执法人员出发。“时间成本更低了,执法效率更高了,查处信息更准了。”这是温州市港航执法二大队大队长陈先炜最直观的感受。

通过系统设置的电子围栏,预警信息将自动发送至指挥中心,经由指挥人员研判后,预警信息会发送至一线执法人员的手机终端设备。“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定,海洋渔业负责的内容会自动发送给海洋渔业执法人员,交通部门负责的内容则会自动发送给交通部门执法人员。”陈少渊介绍,一线执法人员收到信息后会到现场进行核实,对现场进行取证、拍照、留底,并反馈处置信息。依托平台完成全流程的闭环管理,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温州市反走私和海防处处长吕新江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涉海部门业务交叉多,信息共享困难,协同管理困难,依托数字化改革应用平台,这些海域治理难题正在一一解决。温州市反走私和海防处处长吕新江告诉央广网记者,5G海上综合智治应用平台能够把各个部门都串联起来,发现违法行为后线上发送预警信息到各个部门,执法人员手机就能收到提醒,实现“秒接单”,流程更加高效。

据悉,目前为止,5G海上综合智治应用平台已归聚公安、海关缉私、海警、海事等13个涉海部门,38个数据种类,153亿条各类数据,建成雷达13套,建立了打击两非,海上安全、防台抗台、联防联控等四大场景22个功能模块。

5G海上综合智治应用平台“公共数据仓”+“一张图”(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安全事故预防难、违法行为打击难、监测设备共享难、治理主体协同难……海域治理问题因其特殊性、复杂性、突发性,一直以来都是错综复杂的一团“麻”。借助5G技术、云计算、雷达感应,以数字化改革“利刃”斩海域治理“乱麻”,浙江正大刀阔斧地在数字化改革的道路上前进。

监制:夏倩

策划:姜頔

文字:尚天宇

摄影:尚天宇

校对:程欣

编辑:姜頔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