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浔12月26日消息(记者 魏炜 通讯员 高曙英)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共同的夙愿。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浙江成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试验田。对于浙江而言,如何关注“平均数以下”,推动低收入群体持续较快增收,是共同富裕改革中最具标志性的问题。

问题如何解决?短板怎么补齐?浙江南浔通过探索,给出自己答案:构筑“六无六有”综合救助体系。

构筑“六无六有” 社会救助帮扶路径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从管仲的“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孟子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到《礼记·礼运》描绘的大同社会,共富的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

浙江南浔隶属湖州市,是湖州的东大门,地处苏浙两省交界处,距离杭州、上海、苏州均约40分钟车程。南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其构建的“六无六有”综合救助体系,是浙江“1+8+X”社会救助体系的深化版,围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和幸福保障两个方面,构筑“学无忧、业无忧、居无忧、行无忧、水(电)无忧、用无忧,险有免、产有扶、病有助、梦有圆、教有伴、残有助”的综合救助体系,谋划了12类19个惠民项目举措。

三年来,南浔“六无六有”综合救助支出1.89亿元,惠及群众52.96万人次。

过去五年,浙江南浔经济发展迅速,突破500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3.3亿元和43.05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9%,达到6.52万元和4.0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6:1。较为发达的经济,为南浔的共同富裕探索建设,坚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浔区中心城区(央广网发 沈勇强摄)

此前,南浔已有较多的创新亮点,万套乡村别墅贴心工程、双十万新居民牵手工程、老幼关爱工程、困难群众帮扶工程……这些都为南浔的共同富裕探索,提供了不竭动力。

如今,南浔对“平均数以下”的短板,构筑的“六无六有”综合救助体系,正在显现成效。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通过实施“六无六有”综合救助体系,开展精准救助帮扶行动,南浔的低收入群众已从2017年底的4777户9048人减少至2020年底的4187户7516人,在册低收入群众户均减少支出1万元以上,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底的1.18万元增长至2020年底的2.08万元,增长了76%。

守护“民生保障”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为了谁?这是一个国家社会最深层的价值取向。在浙江南浔主政者看来,“六无六有”综合救助体系,不仅仅是织牢了社会保障网,为域内人民提供医疗、教育、养老等全方位的支持,更努力给予个体更充分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以支持人的全面发展。

例如,针对困难群众的迫切需求,南浔新出台水、电、燃气、交通、有线电视等生活保障政策,为在册低收入家庭减免水电费、燃气费等基本生活支出,同时,在原有义务教育阶段费用全免的基础上,新增困难家庭学生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费用全免政策,2020年就学救助610人、发放补助金141.51万元。

家住南浔区南浔镇联谊新村的董建勤对此感触颇深,今年41岁的她,已经遭受了近10年红斑狼疮病症的折磨。丈夫为了照顾她,只能在外接零工,收入不稳定,儿子正在读中职。飘摇的家庭现状,随时可能因病返贫。“病有助”“学无忧”为其撑起了保护伞,2020年,董建勤自付医疗费1.88万元,南浔为她医疗救助报销1.57万元,“南浔专项医疗救助”报销3000元。此外,温岭职业技术学校读书的儿子,获得“学无忧”助学救助,不仅减免了3500元学费,另有助学金和生活费2000元,也是一笔不小的补助。

南浔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浔每年筹集资金1500万元,实施重大疾病专项医疗救助,对尿毒症透析病人实行医疗费用全免;低保和低保边缘户医疗费用专项救助比例分别达到100%和80%,累计救助3.99万余人次、救助金额2851.34万元。

同时, 为实现共同富裕,南浔还探索对财富的分配方式、生产关系作出调整,鼓励上市公司和优质民营企业广泛开展股权激励,计划使股权激励范围达到1万人以上;对于普通务工人员,南浔致力于提升劳动技能来增加他们的收入,从2018年起,持续推进“万民技能人才评选”活动,每年选出1000名技能人才,冠以“南浔工匠”“首席技工”“技术标兵”等称号,给予每年3000元甚至5000元的政府津贴。

全民弘扬慈善 保障救助可持续性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对于富裕的发达省份浙江而言,针对“平均数以下”群众,构建低收入群众的综合救助体系,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南浔的实践来看,“六无六有”综合救助体系的特色在于,不仅实现了民生保障的兜底功能,更关键的在于通过全民的慈善参与和“六无六有”综合救助平台大数据,实现了救助的可持续性和“常态式+动态式”监管。

南浔区地处鱼米之乡,商业兴盛,早有“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的底子,又作为中国丝绸工业发源地、民族工业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几代富贾都深植回馈奉献精神。从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父子布施“爱米”、建立孺嫠会、修建水坝,到民国奇人张静江济世救民;再到顾乾麟设立叔蘋奖学金,为贫困优秀学子捐资助学……

浔商百年,“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信念源源不断,成为南浔精神富裕的坚实基础。

如今,南浔正通过“全民化”参与,做大救助帮扶“爱心池”,到2025年,南浔计划培育冠名500万元以上企业超100家,年捐款20万元以上企业超100家;年均慈善捐助额超1亿元;培育爱心商户1000 家、社会组织100家;培育高素质志愿者4万名。

通过“社会化”募集,南浔实现了保障帮扶的可持续性。如富钢集团、南浔银行、巨人集团等31家“新象”“新牛”企业,建立了规模达到2.15亿元的慈善冠名基金。知名浔商蔡崇信设立慈善基金会,每年捐助1亿元用于慈善公益。“慈善一日捐”活动深入人心,累计募集专项资金5400余万元。三年来,南浔已筹集各类慈善资金累计2.61亿元。

2021年12月,南浔区已全面启动低收入家庭“生活标配3+1”慈善捐赠行动,让低收入群众一同迈上“幸福南浔”共富路。

老百姓领到慈善慰问金(央广网发 陆志鹏摄)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打造低收入群众“六无六有”综合救助应用场景的大数据分析,政府实现了困难群众“六无六有”政策享受情况的全过程跟踪,实现了“脱困即出、返困即入”“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的“常态式+动态式”监管。例如,“学无忧”线上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即可自动发送提示短信至符合就学救助的对象,实现了困难群众就学救助“无感受益”。2021年,已有731名学生受益于此。

另外,针对养老保险断保6个月以上人员,南浔还通过“就业预警”功能,实时关注人员的就业状况,将预警信息推送给乡镇(街道)进行核查,及时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救助。今年以来,系统实现了预警信息1.4万余条,新增救助对象898户、1183人。

编辑:俞安懿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