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6月6日消息(记者 刘欣莹 通讯员 严舒玮 金晓巍)2023年6月6日是全国第九个“放鱼日”。当天上午,由农业农村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全国“放鱼日”主会场活动在宁波市象山县举行。

2023全国“放鱼日”主会场活动(央广网记者 刘欣莹 摄)

本次“放鱼日”活动的主题为“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场启动增殖放流活动,在亚帆中心、南韭山等海域放流岱衢族大黄鱼、银鲳、黑鲷、梭鱼等经济物种550余万尾,首次放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绿海龟3只。当天,宁波市象山县松兰山水生生物放流平台揭牌。

放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绿海龟(央广网记者 刘欣莹 摄)

宁波海域面积8356平方公里,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海洋渔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现有国内海洋渔船4077艘,水产养殖面积61.9万亩。2022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276.2亿元,同比增长4.84%。今年,宁波市预计将投入增殖放流资金1680万元,计划放流岱衢族大黄鱼、黄姑鱼、黑鲷、褐鲳鲉、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管角螺、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以及鲢鱼、鳙鱼、草鱼、土著鲫鱼等各类水生生物物种86000多万尾(粒)。

放流各类水产苗种(央广网发 林波 摄)

宁波市近三年累计投入增殖放流资金6500多万元,在象山港、韭山列岛等海域放流各类水产苗种42亿尾(粒),年均放流10亿尾(粒)以上。放流品种涵盖了岱衢族大黄鱼、黄姑鱼、黑鲷、日本鬼鲉、褐鲳鲉、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管角螺、日本对虾、中国对虾等20多个本地主要经济品种。评调显示,主要放流海域渔业资源得到明显修复,增殖放流大黄鱼对海区大黄鱼资源群体补充率达到30%,日本对虾对海区日本对虾资源群体补充率达到15%,放流黑鲷对海区黑鲷资源群体补充率达50%,毛蚶增殖区鱼类资源密度增加了58%。

“目前岱衢族大黄鱼增殖放流工作的投入产出比可达1比2.9,黑鲷可以达到1比5,曼氏无针乌贼可以达到1比6.7,增殖放流的投入产出比是比较可观的。”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推广科科长沈伟良介绍说,下个月还将持续开展贝类、特色鱼种等生物的放流工作。

近年来,宁波市坚持安全为本、生态优先,加快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长江禁捕工作和海洋伏季休渔管理,持续开展“渔政亮剑”等监管执法,大规模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等资源养护和生态修复行动,有效推动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编辑:俞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