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12月1日消息(记者 俞烨 通讯员 施代伟 陈海燕)老厂房改造如何重新焕发生机?工业遗存变身时尚文化地标,大家又有怎样的期待?11月30日下午,一场名为“出发”的品牌发布会暨文化赋能城市更新圆桌论坛在宁波鄞州举行。这也意味着,“IPN|渔轮厂”——这座令人期待的文化新地标进入对外开放的冲刺阶段,预计2023年5月正式与市民见面。

“IPN|渔轮厂”品牌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位于外滩大桥下、甬江大道旁的渔轮厂,是宁波城市的工业遗存之一,也在近百年的发展变迁中承载着许多“老宁波”的温情回忆。作为宁波最大体量的老厂房改造项目,渔轮厂将在半年后以全新面貌回归大众视野,实现从“工业锈带”到“文化秀场”的华丽转变。

据“IPN|渔轮厂”项目负责人、爱珂文旅集团总经理王崇宁介绍,重塑升级后的渔轮厂将是一个以“演艺+”为核心,集旅游集聚、休闲娱乐、时尚科技于一体的城市中央区文旅演艺综合体,未来将充分挖掘临江的地理位置,陆续推出游船演艺、码头音乐等演艺活动,同时引进主题酒馆、网红餐饮、咖啡轻食、时尚潮物、文化生活、休闲娱乐等业态,整体布局将划分为“演·艺—演艺秀场”“厂·食—船坞广场”“创·戏—绿地舞台”“野·趣—景观花园/辅房”“汇·集—渔轮厂大排档”“潮·秀—游轮码头”六个空间。

“这里将是一个户外与室内相结合的综合体,每个功能区都会通过艺术展呈进行串联,实现凡是空间皆为剧场的氛围,以期打造出一个特色演艺新空间,探索文旅融合新发展新模式。”王崇宁介绍说。

作为IPN|渔轮厂项目的投资出品方,宁波爱珂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仁祥表示,项目团队一直坚持以敬畏之心唤醒文化记忆。“工业遗存是城市不可再生的财富。老厂房改造也是城市文脉文化基因的一种延续,有着新建筑无法呈现的时间韵味。我们力求最大限度地保留建筑原貌,重现原汁原味的老厂房风貌。”王仁祥说,渔轮厂项目将通过空间创新、业态创新、科技创新三个方面进行打造,因地制宜实现城市的更新过程。

文化赋能城市更新圆桌论坛现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一座城市地标仅有外形和高度是不够的,它应该有着更丰富、更深层次的表达与内涵,为整个城市气质带来质的飞跃与提升。”在随后举行的圆桌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文化赋能城市更新”这一话题分享了各自的看法,也为文化赋能城市更新带来了许多新思考。

“宁波能出现这样一个在工业遗迹上‘生长’出来的时尚文化地标,非常不容易。”宁波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委员、资深文旅专家陈民宪在论坛上表示,宁波正在努力打造东方滨海时尚之都,他期待渔轮厂项目能为甬城增添独具魅力的光彩,成为城市活力形象的一张新名片。

“希望它建成后能成为人们喜闻乐见、与民同乐的文化空间,有宁波人文化上的归宿感和认同感。”对此,陈民宪提出建议:渔轮厂项目既要灯火,也要烟火。这里既要有灯火璀璨的时尚文化,也有接地气的市井文化。此外,该项目既要流量,又要“留”量。有大众人气的涌动,更有精准人群的停泊驻留。“这个项目既要打卡,又要刷卡。不仅是网红打卡地,还应该是络绎不绝的消费地。”

宁波IPN|渔轮厂项目由南方设计院设计改造。院长林泳是宁波人。他表示,15年前,他们团队曾对渔轮厂老厂房做了分析和设计,“因为它的位置太特殊了。后来国内很多设计公司也做了几稿设计方案,但都不理想。”直到四年前,得知这里将以文化演出综合体的方式呈现时,他觉得,方向找对了。

“我们也是很幸运的。”林泳对三江六岸有着特殊情怀。据其介绍,在城市融合上,渔轮厂项目将通过塑造多样化的公共文化空间,来串联甬江东岸的工业遗存创意街区。建筑改造上,则完整保留修缮建筑体形、结构、屋顶和外立面,完全符合工业遗存的保护要求。此外,项目将沿路和沿江的两个大跨空间的厂房结构暴露出来,彰显工业结构的力量之美。设计团队也在三个山墙面插入三个船型玻璃体,体现宁波特有的海洋文化寓意。

过去,渔轮厂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宁波人的城市工业记忆;未来,这里将展示出宁波文艺休闲的城市气质和国际时尚的生活方式。带着摩登烟火,渔轮厂已走上蝶变之路。

编辑:张雯雯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