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单产提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样板区 胡瑞丽 王哲摄

近日,素有“滇南粮仓”美誉的勐海县,9.56万亩早稻稻穗已披上“黄衫”,即将迎来丰收。从高空俯瞰,稻田阡陌纵横,与村落、远山、小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在我州水稻单产提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样板区,稻田宛如黄绿色的海洋,在微风吹拂下,稻浪翻滚,各品种水稻长势喜人,已经完成灌浆的稻穗,在风中轻轻摇曳,似在迎接即将到来的丰收。

“在这一片试验田里,我们选择了30多个水稻品种进行栽培试验,栽培全程使用机械化作业,每个星期进行生长记录调查,根据生长实际情况,及时做好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以确保亩产能够达到最高。”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李芳介绍。

据了解,通过水稻单产提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样板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高耕地产出率、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促进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此外,通过项目实施,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促进粮食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组织化程度,稳定面积,提高产能,保障粮食产品有效供给。

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岩三胆告诉记者,目前这些水稻长势较好,已进入成熟期,7月初就可以收割。2023年亩产最高达到800多公斤,最少的常规稻亩产达到500多公斤。从目前水稻长势上看,今年产量预计比去年高一些。测产结束后,产量最高、适应性最好的品种,明年将在全州大面积推广种植。

据了解,近年来,勐海县各乡(镇)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等项目,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作业,科学栽插、精量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无人机应用统防统治,有效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率和产值。今年勐海稻谷计划种植28万亩,目前完成了21.4万亩,其中早稻完成9.56万亩。早稻收割后,将进入晚稻备耕工作,确保能够顺利完成全年种植目标任务。(胡瑞丽 王哲)

编辑:赵贝贝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