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生,促发展,我市将持续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记者了解到,目前厦门53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预计今年可新增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4.2万套(间),更好地满足刚毕业大学生、新市民等群体,以及城市引才、企业用工的住房需求。

据悉,这53个项目中,47个为续建项目,6个为今年新开工项目,包括古地石公寓等。

湖里创新园保障性租赁住房于去年10月开工,由2栋高13层的公寓组成,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28套。去年,该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项目预计今年8月全面封顶,2024年建成投用,将为周边产业发展提供住房保障。

除了新建项目外,我市还大力盘活既有办公、厂房等资源,将它们改造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坐落于思明区观音山商务区的越海运营中心就是改建项目之一。相关单位投入近1亿元,将这栋原属办公写字楼的高层楼宇改造成拥有820套房源的出租公寓,并面向不同群体,推出面积不等、租金不一的房源,满足多元需求。目前,800多套房源已进入装修收尾阶段,预计今年4月将投放市场。

【链接】

政策支持 加大保障性租赁房供给

我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全面加快建设,得益于我市出台相关意见,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等举措。

2021年7月20日,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租房需求,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不断提升住房保障水平。

根据《意见》,我市加大土地政策支持,鼓励产业集中区、交通枢纽区周边的村镇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预留发展用地,通过自建、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市区企事业单位在符合规划原则、权属不变、满足安全要求、尊重群众意愿等前提下,利用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我市还支持产业园区利用自有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园区内新供应土地的工业项目,宗地内允许配建的行政办公及生活配套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占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上限由7%提高到15%,建筑面积占比上限相应提高到30%,提高的部分主要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严禁建设成套商品住宅;鼓励将产业园区中各工业项目的配套比例对应的用地面积或建设面积集中起来,统一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

我市还支持将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仓储、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在符合规划原则、权属不变、满足安全要求、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按程序报批后,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记者 高金环)

编辑:程若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