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5岁的刘女士因持续高温天气突发重症,被紧急送入医院急诊科。送医时,她意识完全丧失、身体不断抽搐,体温高达40℃,血糖飙升至65mmol/L(正常空腹血糖不超过6.1mmol/L),血酮体达5.1mmol/L(正常通常<0.6mmol/L),呼吸急促至42次/分,指脉氧仅92%。经诊断,刘女士患上重症热射病,合并凶险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生命垂危。最终,经过6天的ICU抢救,她才得以好转出院。
救治现场(西安市人民医院 西安市第四医院供图)
热射病绝非普通中暑,而是高温引发的致命性急症,核心是体温调节中枢彻底崩溃。当身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无法有效散热,核心体温会飙升至40℃以上,引发全身“灾难级”反应:大脑受损:高温直接损伤大脑,导致意识障碍(如昏迷)、抽搐、行为异常;凝血系统紊乱:凝血与抗凝平衡被打破,易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引发出血或血栓;细胞死亡与脏器衰竭:高温破坏细胞结构,导致肌肉溶解、肝肾功能急性衰竭,心脏、肺、肠道等多脏器也会相继受损,形成恶性循环。
在救治上,需遵循2025年《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的“十早一禁”原则:“早降温”是核心,需在30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9℃以下,2小时内降至38.5℃以下,并用冰帽保护大脑;“早插管”保障呼吸;“早抗凝”预防栓塞;“早预防感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一禁”则是凝血功能紊乱时严禁手术。
热射病死亡率高达50%以上,幸存者可能遗留神经损伤。预防是关键: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户外工作者等高危人群需做好防护,保持环境凉爽;要主动饮水,定时补充电解质;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先兆时,需立即转移至阴凉处降温,严重者及时就医。(西安市人民医院 西安市第四医院供稿)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