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第十九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第三届西部氢能博览会开幕。

回顾从2006年到2025年,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简称榆林国际煤博会)已经举办了19届。榆林国际煤博会从最初的煤炭资源交易平台,到如今汇聚全球智慧的高端能源化工产业盛会,记录了榆林从传统资源型城市迈向现代能源化工基地的转型之路。经过19年的磨砺,榆林国际煤博会早已成为榆林市煤炭生产企业与国内外大型能源企业、煤炭科研机构、煤机制造企业的一个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平台。

以“煤”为名

开启国际合作之门

2006年,第一届榆林国际煤博会以“快煤炭基地建设、提高煤矿装备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发展”为主题,从此开启以“煤”为名的博览会之路。彼时的榆林,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迅速崛起为“能源新部”。首届博览会就吸引了20余家国外企业亮相榆林,266家国内著名企业及200余家本市企业踊跃参展,全方位地展示了国际、国内先进的煤炭及矿产采掘、洗选、勘探、安全防护及加工技术,突出了极强的专业性。展会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90个,投资总额为578.98亿元,引进资金553.54亿元。

此后数届榆林国际煤博会,展商数量持续增加,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第二届煤博会首次引入能源装备制造内容,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等国内煤机研发机构、生产企业纷纷亮相,签约项目涵盖投资与贸易,初步构建起“煤机联动”的发展模式,在推动榆林工业化进程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届煤博会全面展示了榆林改革开放30年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10年来的巨大成就,以及榆林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对外开放新形象,参展企业达到500家,展示面积超3万平方米,现场交易额达6.75亿元。榆林开始通过展会集聚产业资源,推动本地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

第四届至第十届展会,主题从“煤炭”转向“高端能化”,展示内容日益丰富。其间,榆林在持续推进能源产业延链补链的同时,积极探索节能环保、光伏发电等新兴领域,签约项目总投资接近2000亿元。

这一阶段的榆林国际煤博会,通过一年年架起的一座座桥梁,将榆林的资源优势与全球技术、资本紧密连接,不断释放“虹吸效应”。同时,榆林也依托展会平台,逐步构建起“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为未来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裂变与聚集

应和时代发展之声

榆林国际煤博会自第十届起开始聚焦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展示内容从传统采掘向技术装备、化工新材料等高端领域延伸,成为榆林产业裂变的“风向标”。

2015年,第十届煤博会采取“市场运作、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的模式,促进了地方企业与外地企业的广泛合作交流,402家厂商参展。期间,陕煤集团、延长石油等龙头企业集中展示煤化工技术最新成果,吸引全球化工巨头投资合作,推动榆林成为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第十一届煤博会举办了场面宏大、内涵丰富的能源及能化装备制造产业展,并同期在榆举行了全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展会期间共有101个购销合同和经贸合作项目成功签约,签约额达1197亿元,再创新高。

在助推榆林能源产业裂变式的同时,榆林国际煤博会也在不断聚集着全球产业链的蓬勃之力。

第十二届煤博会汇集了8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举办了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暨榆林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发展论坛、中国(榆林)“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洽谈会等系列活动,促成96个购销合同和经贸合作项目签约,签约总金额达372.1亿元。

第十三届煤博会展出内容增加了节能减排、电力环保、石油化工、新能源、县市区特色等内容,分设丝绸之路国际展、能化装备制造产业展、大型能源企业形象展、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新技术展和县市区展,累计接待参观嘉宾、客商和市民超过5.5万人次。第十四届煤博会则设有国际高端能化展区、高端能化装备制造展区、大型能源企业形象展区、科技创新展区和特色产业产品展区等5个专业化展区。到了第十五届煤博会,又增设了5G智慧矿山、数字能源展区,华为、徐工集团等企业纷纷展出5G+智慧矿山、无人采煤设备等前沿技术。榆林本地企业也通过博览会加速智能化改造,部分煤矿实现井下无人作业、远程控制,推动传统产业向“智造”跃迁。

绿色发展

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样本

连续几届的榆林国际煤博会都将“绿色低碳”作为核心议题。参展企业带来CCUS、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耦合等技术,彰显榆林推动“燃料用煤”向“原料材料”转变的决心。同期举办的高端能化论坛邀请院士专家研讨“煤炭与新能源耦合发展”,推动榆林构建煤油气化风光电氢多能融合体系。展会签约项目中,绿色能源占比显著提升,特别是第十八届榆林国际煤博会签约项目涵盖煤炭清洁利用、煤电联产等领域,总引资额达278.76亿元,现场交易额9.6亿元。

通过博览会平台,榆林不仅引进了技术、资金,更输出了“煤化工+新能源+智能化”的转型经验,“能化产业高端化、能源供应多元化、发展路径低碳化”的榆林模式,更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氢能站上了时代潮头。 2023年,榆林首次举办西部氢能博览会,聚焦政策与前沿技术开展研讨,搭建起西部地区氢能产业的交流平台。第二届西部氢能博览会则更进一步,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氢能无人机续航能力提升至3小时,氢能长途物流车实现1000公里零排放运输,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煤化工废水制氢联产淡水技术正式落地榆林,为能源之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氢”动力。

依托西部氢能博览会平台,榆林还先后吸引多家氢能企业投资立项,逐步构建起集制氢(工业副产氢+绿氢)、储运、装备制造、应用场景于一体的全链条生态。本地企业与头部企业共建氢能装备产业园,氢能公交车、物流车示范项目高效落地,产业链价值逐步释放。

榆林氢能产业的崛起照亮了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前路。近年来,榆林依托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和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产业基础,坚持“灰氢”与“绿氢”并行发展思路,将氢能产业链纳入全市十大重点产业链,每年设立3亿元专项支持资金,扶持氢能技术研发与项目落地,为榆林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大势能。 (榆林市委宣传部供稿)

编辑:陈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