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1月11日消息(记者苏睿楠 通讯员周华 吴婷)文化,是一座城市独有的印记,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精髓和软实力。近年来,铜川市耀州区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深入实施“文化+”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耀州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建设之路。

2025年3月,耀州区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入选第二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由耀州融媒拍摄的梆韵《一圣四杰颂》在2025年“陕西年度版权十大IP评选”中荣获年度文化传承奖,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耀州区多年来深耕文化沃土、创新服务模式的生动实践。在这里,公共服务便捷、民风持续向善向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底蕴不断厚植,一幅文化惠民、文旅融合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筑基工程:打造全域覆盖的文化服务网络

“现在借书太方便了,在手机上就能预约,全区任何一个分馆都能取还。”大学生张思辰展示着“陕西公共文化云”APP。该平台整合全区33万册电子图书、11TB数字资源,推出艺术培训直播、文创产品展销等特色服务,累计访问量突破200万人次。

在城区15分钟步行范围内,居民可以便捷到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在乡村,129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真正打通了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针对偏远山区,耀州区创新开展"文化大篷车"流动服务,年均送戏下乡700余场,放映电影2100场,惠及群众20余万人次。

在耀州区文化馆,市民王芳正带着孩子参加公益书法班。“每年暑假都有公益课程,课程种类繁多,孩子们很喜欢来上课,老师们也很用心,很负责,这个公益课程非常好。”

公益书法班上孩子们展示书法作品(耀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耀州区着力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加大免费开放力度,不断提升免费开放服务水平,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满足各层次人群对文化的需求,让市民享受到更加丰富的公益文化服务,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耀州区文化馆副馆长孙洁说:“通过免费开放培训活动,有效提高公共文化机构公众知晓度、参与度和美誉度、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满足群众精神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多元参与: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底蕴

“自从有了‘耀水大舞台’,社区一下子热闹多了,生活就应该是这样子的!”78岁的耀水社区居民赵民权感慨道。

在耀州区永安路街道耀水社区,“耀水大舞台”成了居民展示才艺、交流情感的平台。在这个舞台上,居民可以登台展示才艺,让邻居们认识自己。如果喜欢热闹,也可坐在台下,一边观看精彩表演一边和邻居聊天。社区举办活动或重要传统节日时,耀水文化志愿服务队便活跃在社区的这个舞台上。志愿者们在表演中收获了快乐,也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耀水大舞台”是耀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更让“和谐、友好”的观念深入人心。耀水社区将继续搭建这样的文化平台,让更多专业艺术团体走进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盛宴。

居民在耀水大舞台上展示才艺(耀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耀州区永安路街道南泉社区大厅角落里书柜上的书籍时常更新,等待办事的群众随意浏览书籍,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充电。

走进南泉社区的便民服务大厅,只见雨伞、口罩、急救箱、老花镜等设施齐备,社区通过整合社区服务资源,优化社区服务功能,精准回应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便民服务大厅里设备齐全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需求(耀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如今,在耀州区各个社区,开放式、多元化的便民体验,不断拉近党群服务与群众的心理距离,让他们更愿意了解社区、走进社区、感受优质服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多项“微服务”有效地融合到一起,最大限度满足党员群众的需求,着力打造“有空常来坐”的家门口贴心服务,逐渐成为群众家门口的“便民站”,一个个更加温馨、更加和谐、更具活力的社区,正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坚实港湾,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化悦民: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耀州区孙塬镇文昌村文明实践站管理员说。参与公益活动的村民,村上会给他们发一些生活用品作为奖励,还根据他们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表现进行积分,获得的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耀州区构建“区—镇—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打造“耀州新风”数字化平台,组建200支志愿服务队,开展“邻里节”“家风讲堂”等活动3000余场次,惠及群众20万人次。创新推出的“文明积分制”,带动形成崇德向善新风尚。

夏季夜晚的孙塬镇孝雷村的文化广场热闹非凡,早早就聚集了不少村民。随着放映机启动,光束投射在幕布上,精彩的影片情节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公益电影播放现场(耀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孙塬镇孝雷村村民雷秀娟说:“今天刚好带娃转过来,碰上了,感觉还挺好的,也挺热闹的,有这样的活动,确实丰富了大家的生活。很热闹,要不然大家在家里比较无聊,出来了凉快。我觉得放一点历史片更好,让孩子们了解一下历史,做个宣传教育。”

耀州区聚焦群众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政府端菜”向“群众点单”转变。实行“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动态调整服务供给。活化利用耀州文庙、柳公权墓等文物遗迹,举办“成人礼”“成童礼”等活动。组织“小喇叭”阅读、社火展演、锣鼓大赛等节庆活动2000余场次。评选民间名艺人三批18人,发展文化志愿者1200余人,民间群众文艺团队391支,精心选派群众文化特派员20余名下沉到镇村一线,实现群众教、群众学、群众乐的全民参与良好局面。

此外,铜川市耀州区制定出台“丰富文化产品供给”等多项激励政策,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实施志愿服务项目460余个,年均服务时长5000余小时。文明实践多点发力,触角延伸城乡阡陌,处处涌动的“志愿红”扮靓古城文明底色。

金秋时节,漫步在耀州区的街头巷尾,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照金革命纪念馆前,红色研学团队络绎不绝;药王山脚下,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引人入胜;社区文化广场上,群众文艺展演精彩纷呈……

从“文化惠民”到“文化悦民”,从“资源禀赋”到“发展动能”,耀州区打造“一城三区三高地”,以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书写着“诗与远方”交融的崭新篇章。

未来,铜川市耀州区将持续放大示范效应,打造“设施更普惠、服务更精准、品牌更响亮、机制更长效”的文化强区样板,让文化之光点亮群众美好生活。

编辑:苏睿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