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7月17日消息(记者陈锵 实习记者张雪妮)7月16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西安市推进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张雪妮 摄)
2023年7月,西安市入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马胜利介绍,2023至2025年间,西安市聚焦“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建立健全枢纽一体化运营机制”三大领域,全力推动28个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其中包括11个综合货运枢纽项目、6个集疏运项目、6个设备更新项目和5个信息化项目,助力打造以“陆海陆空引领、跨国跨区协同、港产港贸融合、绿色智慧安全”为特征的国家级综合货运枢纽。
通过大力新建和改造货运枢纽及集疏运线路,西安已累计新增和改扩建综合货运枢纽面积超50万平方米、集疏运里程超25公里。一批重点项目如“一带一路”海铁联运中心、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货运区及口岸等提前投入运营。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成果丰硕:率先实现中亚“五国七城”航线全覆盖,机场中亚通航点数居全国首位;中欧班列(西安)国际干线达18条。实施补链强链以来,西安市陆空联运量年均增长率达21.05%,集装箱公铁联运量年均增长率达10.29%,多式联运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西安浐灞国际港7个重点项目入选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范围,项目涵盖综合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信息化建设三大类,项目总投资26.6亿元。“借助补链强链政策的支持,我们对园区7个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定期调度、动态跟踪项目建设,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按下‘快进键’。”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王运动介绍,按照国铁集团公布数据,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继续稳居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一带一路”海铁联运中心项目、哈萨克斯坦码头项目建成投用,西安国际港铁路线达到59条;“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货运专线项目建成通车,“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公铁快线项目加快施工;中欧班列长安号综合服务平台在内陆地区第一个实现海关、铁路数据联通,实现与哈铁信息系统联网对接,报关、制单时间从过去的5—7小时缩短至5分钟以内,大幅提升中欧班列运营组织效率。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党委副书记刘军表示,空港新城10个项目入选,截至2025年6月,10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08亿元,投资完成率89.25%,已投产运营了4个项目,项目总体建设进展良好。其中,机场货运区项目、口岸工程、T5航站楼交通枢纽工程等项目已全部按期竣工;新建智慧冷链仓储基地、航空港物流分拨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邮政西北航空电商物流中心项目;机场三期口岸工程首创“物理融合+远程查验”模式使得单票查检时间压缩60%。补链强链项目的实施,对航空枢纽建设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西安市市财政局副局长阎金平表示,在用好中央补助资金的同时,省、市财政也统筹现有政策加大投入,截至2025年5月,共安排地方财政资金8.51亿元支持28个项目建设,其中省级资金5.63亿元,市级资金2.88亿元。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