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7月16日消息(记者刘昱 实习记者张雪妮)7月11至13日,第一届(2025)高新技术创新发展大会——未来材料与制造(以下简称大会)在西安召开。作为全国第一个以高新技术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大会旨在搭建高新技术领域产学研用一体化高水平交流平台,激发各类创新要素融合发展,为我国高新技术材料与制造领域提供技术创新新思路和产业发展新路径。
第一届高新技术创新发展大会会场(央广网发 西北工业大学供图)
据悉,本届大会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苏州实验室、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25家单位联合主办,先进稀有金属材料等5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为特别合作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承办。
大会现场,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宋保维对学校“总师育人文化底蕴深厚”“系统集成创新能力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三个独有的办学特质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希望与会专家和优秀青年学者碰撞思想火花,共享前沿成果,探讨我国材料与制造领域高新技术发展新思路和产业发展新路径,共同为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了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他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任务,加强前瞻性、原创性技术突破,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四个面向”,凝练产业需求,发挥好高校原始创新策源地的作用,找准、找全产业发展中的“真需求”;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凝聚“政产学研金”各方,组建“最强”国家队,开展“真攻关”;要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作用,开展“真创新”;要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大力发展十大科技服务业,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确保产业应用到“真成果”;要健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希望大家通过此次大会共同谋划材料与制造领域高新技术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实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开幕式上,发布了《高新技术领域材料和制造创新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倡议》号召紧盯科技前沿,聚力攻克关键技术;瞄准应用场景,推动两创融合发展;完善创新生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强开放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倡议》发布现场(央广网发 西北工业大学供图)
特邀报告环节由自动化系统技术专家于海斌主持,冶金材料专家干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家王树新、复合材料专家韩杰才等分别就《高端制造用新材料》《材料创新 制造未来:科技创新战略研究》《超高温防热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与展望》等主题作特邀报告,围绕未来材料、制造领域最新发展,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前沿成果等进行分享。
高端学术对话环节由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与运维专家陈学东主持,机械制造专家郭东明、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李卫、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专家李贺军、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王耀南、机械设计与制造专家张卫红等参与研讨。围绕未来材料与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
高端学术对话环节(央广网发 西北工业大学供图)
开幕式上,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高新技术司副司长陈彦丞将会旗移交给下一届大会主办单位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接受会旗。
交接仪式(央广网发 西北工业大学供图)
本届大会共设十三个分会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稀土新材料、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智能机器人、企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制造材料领域交叉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创新成果,总计开展学术报告超过130场。
与会专家学者参观高新技术领域创新成果(央广网发 西北工业大学供图)
本届大会为科技工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未来,西北工业大学将以此次大会的举办为契机,不断提高自身科技创新水平,在材料和制造领域科技创新事业中挑大梁、担重任,将科研成果书写在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加速推动材料和制造领域高新技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