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农业产业多元发展 工业项目前沿低碳

【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新气象 新成效】我省沿黄地区绿色转型迈出新步伐

“我们研发的700兆帕级超高强铝合金铸棒,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彻底打破了这类高端铝材依赖进口的局面。”7月15日,元泰高导材料(山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斌介绍道。这家位于黄河岸边兴县的铝镁产业链企业,正是我省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省始终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发展基准线,在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中取得显著成效,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山西动能”。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省份,为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省一级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先后印发《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配套出台“十四五”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形成“规划+条例+方案”的制度闭环,提供刚性约束与政策指引,全力推进产业绿色转型。

农业转型激活生态价值。坚持生态与经济双赢路径,我省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优化推动沿黄地区及全域农业产业升级。黄河岸边的永和县,依托万亩林地资源积极发展羊肚菌林下经济,既修复了生态环境,又让农民年人均增收超3000元,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典范。沿黄地区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各类特色农业项目,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结合“三北”工程推进,我省创新“生态建设+产业帮扶+乡村振兴”模式,沿黄地区发挥地域优势,积极培育出特色鲜明的经济林产业带。晋南地区以红枣、苹果产业为主导,黄河沿岸形成规模化红枣基地,北部重点发展仁用杏、沙棘种植,核桃产业则遍布工程区全域。目前,全省经济林基地已带动100多万农民稳定增收,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

工业升级引领绿色革命。针对传统能源产业占比高、能耗排放量大的省情,我省特别是沿黄地区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打出工业绿色转型“组合拳”。一方面加速清洁能源替代与科技创新,推动重点行业低碳转型;另一方面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芮城县的实践颇具代表性。该县依托中条山荒坡资源与充足光照条件,建成光伏先进技术示范基地、农林光互补示范基地和观光旅游示范基地,形成风电、光伏、生物质能多元互补的清洁能源格局,大幅降低煤炭发电占比。2023年底,芮城县庄上村“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荣获“能源转型变革者”奖项,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中国案例。

作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我省煤炭产业智能化转型扎实推进。目前,地下采煤工作面实现100%综合机械化,54%的煤炭产能完成智能化改造,先进产能占比超80%。“十四五”前三年,全省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0.9%,降幅位居全国前列。

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我省将科技创新作为全域绿色转型的核心引擎,在关键技术领域持续突破,高速飞车、8英寸碳化硅长晶炉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进展,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不断壮大,18个省级特色专业镇梯度培育,79个“山西精品”走向全国,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阔步向前。

同时,依托黄河文化与生态资源,我省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全长1238公里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串联起乾坤湾、黄河蛇曲地质公园、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等200余个景点,形成“红色文化+绿色生态+黄河风情”的旅游集群。数据显示,该线路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带动沿线餐饮、住宿等产业增收超50亿元,成为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典范。(记者李全宏)

编辑:郎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