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治2月8日消息(记者刘水晶 通讯员魏堃)山西省长治市沁县是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2019年6月,山西省政府发布通知,沁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正式脱贫摘帽。

  近年来,沁县坚决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无矿产资源论”封闭观念,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重中之重,探索形成多种产业扶贫带贫模式,实现了“因农而贫”到“土能生金”的蝶变。2月7日,临近2021年春节,央广网记者走进该县,探寻该县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沁县是中国小米之乡,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沁州黄”小米品牌优势,探索“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新模式。(央广网发 秦超 摄)

  沁州黄照亮“脱贫路”

  王建英嫁到次村乡杨家庄村已37年,在沁州黄的辐射带动下,他们家2020年光沁州黄收入可达10万元。“刚嫁过来的时候从早到晚地里趴,年年过年紧巴巴,现在好多了,吃腻了的小米饭现在变成了挣钱的金豆豆。”

  沁县是中国小米之乡,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沁州黄”小米品牌优势,探索“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新模式,成立沁州黄集团小米产业联合体,组织农民群众推广标准化生产。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乡村合作参与,沁州黄小米产业选优扩产达到10万亩,再配合统一规划地块、统一种植品种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配方施肥和统一订单收购的管理模式,带动全县137个行政村种植沁州黄共计10031亩,年产谷子19000多吨,20000多农户户均收入4500元(其中贫困户3238户),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沁州黄小米集团发挥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科研开发、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产业优势,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农户免费运送谷种、专用肥,免费提供农机具,喷施硒肥,免费按照签订价格上门收购,实现“产、供、销”一站式全程服务。

沁县种出的高粱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适中、出酒率高、耐蒸煮,依托这一优势,该县探索出一条以汾酒生态循环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径。(央广网发 秦超 摄)

  沁州红映红“致富路”

  “有了政府的扶持和酒厂的订单,我们种的都是‘无忧高粱’。2020年我家11亩高粱亩产达到1300多斤,按公司给出的一斤1.95元,纯收入就24000元。”段柳乡寺家庄村张雪萍的眼睛笑成了一道缝。

  沁县种出的高粱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适中、出酒率高、耐蒸煮,依托这一优势,该县与汾酒集团对接合作,实行政企联手、农企联结,短短五年,建立起“有机高粱种植—有机高粱酿酒—有机酒糟喂牛—有机肥料生产—有机高粱种植”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探索出一条以汾酒生态循环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作为山西省之名企业——汾酒集团在全国的四大原粮基地之一,沁县在推动汾酒循环产业链构建上,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户”的订单合同运营模式,事先与农户签订高粱订购合同,订单中规定了高粱收购的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并且坚持“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原则,实施统一品种、统一投入、统一栽培、统一指导、统一管理和统一收购,免费为贫困户提供优质种子、有机肥料等。通过政府补助、晋汾高粱公司资助、农民自筹等形式,建设高粱生产基地6万亩,为汾酒集团提供原粮供应的同时,带动全县4500余种植户增收。

  “2020年天气好,光照和雨水充足,亩产最高可达1700斤。明年我们村还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将高粱种植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丈河上村高粱种植大户张红俊说。

近年来,沁县辣椒产业迅猛发展,全县辣椒种植面积涉及13个乡(镇)256个行政村5771户。(央广网发 秦超 摄)

  沁州白炒活“致富经”

  南里乡肉鸡饲养员陈树芳一见到记者便高兴地介绍:“我每月工资2500元,加上奖金差不多能拿到3500元,还种地顾家两不误,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针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稳定增收难的问题,沁县“以钱生钱”,通过与潞宝集团政企合作,以肉鸡养殖为载体,运用市场化手段,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从政府到企业、从贫困户到普通百姓均直接或间接受益。2019年,该县出栏商品肉鸡3000万余只,实现纯收入6000万元,带动全县2357户贫困户、6568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据了解,扶贫公司代表县政府与企业合作合资注册沁县潞宝万家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仅2020年1500万只肉鸡产业扶贫项目,带动全县7个乡(镇)6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2149户贫困户增收,并且涌现出一批新公司、新合作社,充分吸纳贫困户参与,带动107个村、4858户贫困户稳定增收。目前,全县年存栏 5万只以上企业、合作社近30家。此外,还成立了肉鸡协会,涌现出了百余人的抓鸡队和打针队,抓鸡队最多一天能赚400元,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贫困户。

  沁州绿种出“致富菜”

  近年来,沁县为调整产业结构,采取签约结对、村企共建的形式,与红之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一粒小小的辣椒,从昔日农家餐桌上的一碟小菜,迅速发展成为沁县巩固脱贫成效的产业,蹚出了一条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新路。

  为顺利推广万亩辣椒种植,沁县委、县政府出台“一揽子”扶持优惠政策,由沁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纳入涉农资金整合计划,分类对水利灌溉设施、意外保险及其它种植费用等予以补贴,沁县农委负责为种植户免费提供所需地膜。企业在生产技术服务上,采取统一供苗、培训、供肥、供药、收购和销售的保姆式服务方式,使农户种植有保障。

  目前,全县辣椒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辣椒种植面积涉及13个乡(镇)256个行政村5771户,其中贫困户4277户,收购旺季,田间地头出现了客商抢购的局面,更好地带动一批采摘、挑选“钟点工”,促进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了再就业。漳源镇南园村田四怀说,“种植辣椒比种植玉米收入可高多了。”

  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关键;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支柱。沁县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之策,依托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以“造血式”扶贫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探索建立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多种长效机制,帮助贫困户打通“致富路”,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