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原10月29日消息(记者张洁 见习记者尹琳岑)“十四五”山西智能制造推进情况如何?“十五五”山西智能升级如何布局?10月27日,以“数智筑基石,转型谱新篇”为主题的第三届山西省智能制造推进大会在太原召开,山西省工信厅副厅长张晓蕾表示,“十四五”以来,省级财政投入超5亿元支持智能制造,拉动社会投资破百亿元。

第三届山西省智能制造推进大会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尹琳岑摄)

真金白银投入 换来显著成效

从制造到“智造”,山西智能制造的步伐,在“十四五”期间不断提速增效。

在定襄法兰专业镇,锻造产业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基地已经建成,总投资1480万元的法兰专业镇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将发挥“产业大脑”的作用,不仅能提供科技信用贷款支持创新,还能对接企业MES系统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助力企业精准适配市场。

2024年,太重轨道公司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首座“灯塔工厂”。工人不再需要守在炙热的设备前,用肉眼观察钢坯颜色变化,而是通过电脑实现精准控温。机械臂灵活地搬运着几百公斤重的钢坯,每52秒就有一片成品车轮下线,年产能达到70万片。“我们通过全链条数字化赋能,实现产能提升20%~30%,产品周转效率提高50%以上,产品合格率从99%升至99.9%。”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芦树成介绍。

民营企业同样加速蝶变。山西长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自2022年启动数字化升级后打通ERP与MES系统,引进先进工业母机。“工业板材加工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15分钟,品牌价值与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山西长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华感慨,大会搭建的交流平台让企业得以精准对接前沿技术,为持续升级注入新动能。

“推进智能制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更是山西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山西省工信厅副厅长张晓蕾表示。“十四五”以来,省级财政投入超5亿元支持智能制造,拉动社会投资破百亿元——累计建成5G基站11.2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居中部六省首位;在用算力中心机架规模达到51.4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2Eflops,算力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共培育基础级智能工厂182家,先进级智能工厂76家,卓越级智能工厂5家;为500家规上企业“把脉问诊”,开出智能化“药方”。

图谱指路牵手 供需精准连线

如何让企业“懂智造、用智造、享智造”,实现供需精准“牵手”?本届大会发布的《山西省智能制造供应商能力图谱及案例汇编(2025)》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山西分盟名录指南(2025)》,能让企业按图索骥实现供需精准“牵手”。

“人工智能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已从理念走向共识,成为破解企业转型痛点的核心抓手。”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山西分盟秘书长李晓彬表示,大会现场设置的解决方案展区,集中呈现了AI赋能工业的最新成果,需求侧企业既能通过专家授课、案例分享把握技术前沿,又能与供应商面对面洽谈合作;供应商则精准捕捉到企业对AI融合的迫切需求,为技术落地找到广阔空间。

大会现场,山西省卓越级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供应商获授牌,3项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更多合作意向在交流中萌芽。

“我们将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紧扣能源转型,聚焦重点行业,全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再上新台阶。”在现场,张晓蕾描绘了“十五五”期间的山西工业发展蓝图。

政策支持上,用足技改资金、设备更新等政策工具,推进太原、长治、晋中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深化5G、工业互联网、AI在传统产业和能源领域的应用;智能工厂培育上,“一链一镇一策”制定路线图,按企业规模、行业特性实施差异化培育,提供“一对一”指导;产业生态建设上,壮大解决方案供应商队伍,组建创新联盟,重点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转型,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实现能耗与碳排放精准管控。

编辑:温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