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声新闻 图片 国内 国际 经济 社会 娱乐 体育 科教 健康 IT 热点专题 新闻排行榜
·花季少年,别把成长的路走偏
·用行动捍卫正义 用生命诠释誓言
·公仆心 女儿情
·舍生忘死擒绑匪 长春再奏英雄曲
·北京一老党员自费办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展览(组图)
·五月的鲜花[组图](三)
·蓄电池之乡的发展困惑之二
·重庆秀山打造锰业"航母" 培育世界锰都
·青城人的丁香情结[图文]
·五月的鲜花[组图](二)
更多...    
新闻搜索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首页书院
台湾作家刘墉出版有声图书 版税收入捐赠助残事业
中广网 05月13日 13:16

    中广网北京5月13日消息(记者 王淑娟)连战、宋楚瑜的“回家之旅”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台湾著名旅美作家刘墉的“爱心之旅”又在大陆起航。

    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12日在中国残联机关举办“刘墉先生有声书版税捐赠暨图书首发式”,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的两套新书《在灵魂居住的地方》、《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是刘墉先生在祖国大陆首次出版的有声图书。刘墉先生更是将此两套书所得的全部版税收入50万人民币义捐,其中80%捐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另20%捐给其他慈善公益团体。

    这两套有声图书,特别由刘墉之子刘轩作曲,刘墉子刘轩、女刘倚帆联合演奏,刘墉先生的太太毕微薇女士总监统筹,乃刘墉举家制作的铭心精品。书中文笔秉承刘墉先生一贯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温馨的氛围,透出一种俊秀简约的美。他用细腻的心去感受尘世的乐观生活,用俊秀简约的文字与读者一起共同体味人生百态,分享每一种情趣、生活种种。读者可以从这套书附赠的cd中领略刘墉先生富有磁性的声音,体会现场演讲的热烈气氛。

    刘墉先生祖籍北京,1949年生于台北,现旅居美国。刘墉先生素以多才多艺著称,著述文学、艺术作品70余种,在绘画、戏剧表演和创作、电视新闻制作和主持、诗歌创作、演讲等方面,均取得很大成功。他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研究生、圣若望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学士,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现任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及专业作家、画家。据台湾最大连锁书店“金石堂”统计,刘墉为近16年来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他的作品在中国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

    多年来,刘墉先生热心于公益事业,他最欣赏的一句话:“幸福不能独占。”他曾在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地举行近百场巡回演讲,并透过义卖有声书,为慈善团体募得台币千万元。他持续不懈地从事公益活动,在台湾义卖画卡、办青少年免费谘尚中心,在大陆举行帮助下岗工人子女征文比赛、捐助200多个大中学生就学,并在内地捐建希望小学达33所。

    中国盲文出版社是中国唯一一家盲文专业出版机构,1953年由毛泽东的亲家张文秋女士创建,其上级主管单位2004年7月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划转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中残联)。此划转标志着中国盲文出版社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益性出版社,全社正协力同心,力争把盲文出版社建成全国盲人的文化资源中心和人道主义传播基地。

    中国盲文出版社社长张伟介绍了盲文出版社和刘墉先生合作的缘起:2004年末,当我们得知刘墉先生有一批作品要在大陆推出时,多次与其代理人商谈,争取此项目能在盲文出版社出版。当我们拿到样带试听时,发现这些磁带正是刘墉先生专为盲人录制的,这在我们以往基础的作家中十分罕见,也使我们为刘墉先生的善举所感动,对他增添了许多敬意,更坚定了与他合作的决心。双方经过多次协商,成功地达成了出版协议,推出刘墉先生在祖国大陆的首部有声书系。刘墉先生更是将此项目所得的全部版税收入义捐。

    中国残联领导指出:此次纯公益项目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读”到刘墉的作品,激励他们自强自立,走向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动员全社会更多的人关注残疾人事业,关爱残疾人,热心公益事业;对大力弘扬人道主义,创建和谐社会,使正常人与残疾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使全社会成为和谐、安定、美好的大家庭等,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为配合该书的宣传发行,刘墉先生于2005年4月30日抵京,开展了一系列全国助残公益宣传活动。目前已经在北京、保定、无锡、常州、南京、昆明、沈阳等城市进行了演讲和签售活动,截至5月11日,已举办专题演讲8场,五千余人次参加,反响非常热烈。刘墉先生将于5月16日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公益演讲。之后还会到天津、上海、杭州、宁波、西安、兰州、成都、广州、深圳等地举行演讲和签售等各种宣传活动。

    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相关领导出席昨天捐赠及首发仪式并讲话。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陆敏
【中国移动用户请拨打 125904567 进入都市炫彩乐园,让我们带着你的耳朵去旅行!】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