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9月12日消息(记者 冯丽)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9月23日至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9月12日上午,记者从第二十五届工博会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在规模及专业观众、国际展商比例等重要方面,均有望创下历史新高。工博会通过创新“1+3+9+10”框架体系,打造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的强劲引擎。

“大国重器”绝非孤立的技术突破

关于国家新型工业化暨“十四五”工业重大成就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何映昆在回答央广网记者提问时透露,本次成就展精心遴选的“大国重器”,绝非孤立的技术突破,而是系统性地体现了我国在多个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领域取得的重大跨越。

何映昆回答央广网记者提问(央广网发 上海市经信委供图)

何映昆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坚持自主创新、融合发展,实现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的重大突破,培育带动了关键配套企业迅速成长,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基础创新和先进制造能力持续增强,有力推动了强国建设、增进了民生福祉。

即将展出的“大国重器”成果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路径上的坚定探索,也反映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对产业基础高级化的推动力量。通过场景化、互动化的展示方式,生动诠释了工业文明与数字时代相交融的发展图景,传递出中国工业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谋共赢的坚定态度。

“我们期待通过这次展出,让各界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实践成效与发展动能,共同见证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迈进的坚实脚步。”何映昆说。

三大展区并非简单并列

展览中“成就展”“集群展”“基础展”三者之间如何有机衔接?它们共同传递出怎样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逻辑?

在何映昆看来,这三个展区并非简单并列,而是构成了一个逻辑紧密、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完整叙事方式,共同讲述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完整故事。

往届工博会现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成就展是“高点”。系统梳理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重大标志性成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成就展示体系,彰显大国工业实力。

基础展是“支点”,揭示了辉煌成就背后的底层逻辑线。通过展示,回答了“我们凭什么能实现突破”的问题,强调了产业基础能力是一切发展的源头和根基。

而集群展则代表“生态”。它从单个企业的技术突破,上升到产业链和区域的协同创新。8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集体亮相,展现了创新要素如何在地理空间和组织网络上集聚、互动、共生,最终形成强大的生态竞争力。

编辑:何智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