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底,成都市23个区(市)县342所基层医疗机构实施运行了包括电子病历、健康体检、互联网便民服务等医疗业务信息系统,以及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系统。部分区(市)县还依托区(市)县级医院建立了覆盖辖区基层卫生机构,全市基层卫生信息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以及新形势下区域医疗服务供给的要求,仍然差距较大。

针对这一情况,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院长李毅提出了关于赋能基层卫生信息化,提升全市医疗服务供给质效的建议。

他在建议中表示,基层要强,先强信息化。“据统计,我国70%的卫生支出用于慢性疾病,80%的慢性疾病可以通过基层医生的管理予以控制和缓解。医改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要‘强基层’,只有基层强了,分级诊疗的终极目标才能实现。”李毅认为,成都市基层卫生信息化发展不均衡,与城市二三级医院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不相匹配,须加大投入提升基层卫生信息化水平。

“分清轻重缓急,持续补短板。围绕基层卫生信息化短板,全市统一标准,以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能力为导向,打通‘烟囱’,联通或消除‘孤岛’,构建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能上下联动的基层智慧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他表示,新系统应满足全面支撑医防融合,基层卫生机构诊疗过程中的数据均实时产生、主动推送,做到“一点采集、全市共享”,实现日常医疗与公共卫生的动态数据交换和共享利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围绕整体赋能,提升医疗服务,李毅提出,希望持续加强市区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对标升级改造,以市区级智慧医院建设,带动区域医疗健康协同服务;基于国家最新政策标准规范和全市卫生健康事业五至十年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基层卫生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构建三级联动的协同医疗信息系统,全面提升我市医疗服务供给质效。

编辑:王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