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祁连县聚焦“三农”基本盘,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挖掘增收潜力、拓展增收渠道、完善增收手段,全县农牧民可支配收入实现稳步增收态势。据统计,前三季度祁连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53元,同比增长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8%)1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平均水平(6.6%)0.2个百分点,增幅位列全省首位。

广泛拓宽农牧民就业渠道。全县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6191人次,脱贫人口务工就业2468人次,8家就业帮扶车间累计吸纳就业人员372人,生态管护员人均年增收1.57万元以上。严格落实重大项目建设联农带农机制,投资3615.37万元推广以工代赈项目4项,23个重大项目就近吸纳本地务工人员257人,发放劳务报酬385.24万元,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牛羊产业解锁致富密码。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就业专项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补助政策,累计发放各类补助资金9762.82万元。制定印发《祁连县2025年促进牛羊出栏补助资金实施方案》推动牲畜出栏,截至目前,牛羊出栏44.8万头(只),发放牛羊出栏奖补资金65.75万元。同时,通过在西宁市举办“祁连羊”特色农畜产品专项促销活动,祁连牛羊肉实现从“卖产品”向“卖品牌”“卖价值”转型,祁连羊收购均价由原来的25元/斤涨幅至30元/斤,销售均价由原来的30元/斤涨幅至37元/斤,涨幅均超过20%以上,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从事牛羊养殖的农牧民群众获利增收。

林下经济实现富民增收。打造“黄菇采销员”劳务品牌,全县2000余名农牧民参与鲜菇采集,鲜菇年产量达200余吨,采集户人均增收超3000元,加工、销售等相关从业者收入提升3至4个百分点,年产值达820万元。半野生鹿养殖规模达2000余头、产值1459万元,林麝养殖规模475头,成为全省规模最大、产香量最高的麝类养殖基地,祁连金露梅藏茶产量达10吨,占全省产量的62%,通过培育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全县农牧民收入实现逐步提升。

文旅融合激发创业活力。创新打造“北驾祁连·9号公路”自驾游品牌,获评中国五大最美自驾线路之一,高德地图正式上线祁连“9号公路”旅游线路指南,借助旅游热潮,新增牧家乐、乡村民宿、宾馆等住宿餐饮业个体户44户,从事旅游的人员达1.27万人,前三季度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49.61万人次,单日最高游客量突破6万人次,同比增长39.9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8亿元,同比增长30.3%,60%的劳动力吃上了“旅游饭”,旅游业逐渐成为农牧民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 金成 常培)

编辑:张海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