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0月24日消息(记者汪晓青 实习记者韩志亮)在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昆仑山与祁连山环抱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一场关于“风与光”的产业革命正在德令哈市工业园区悄然勃发。
在青海中车四方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技术人员指尖划过风力发电叶片,目光如炬地检查着每一道纹路;不远处的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厂区,焊花在风电机组塔架上绽放,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与远处高原风掠过的呼啸交织成独特的“产业交响”。这些即将奔赴风场的“绿电零件”,正悄然改写着海西州的产业版图。

青海中车四方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作业(央广网发 韩志亮 摄)
作为青海连接西藏、新疆的重要枢纽,海西州坐拥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禀赋——年平均日照时数超3000小时,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达4.4亿千瓦,是名副其实的“风光聚宝盆”。
近年来,海西州锚定“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目标,以“链长制”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着一批批新能源领域的创新企业扎根落户,德令哈市工业园区正是这场“绿色集聚”的核心舞台。

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工人正在作业(央广网发 韩志亮 摄)
2023年底,青海中车四方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落地,为海西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按下了“加速键”。由其牵头建设的中车海西州新能源装备制造零碳产业园,正以“1+7+2”风光储产业集群为蓝图,全面布局风电、光伏、储能及制氢制氨等全产业链环节。“我们要让风机的每一个零件都‘青海造’。”公司财务负责人戈龙说。目前产业园一二期项目已启动,未来将依托技术研发资源与专利储备,实现从核心部件到整机装备的全链条本地化生产,让“青海用青海造”的愿景照进现实。
与“新势力”并肩的,是深耕海西十余载的“老兵”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自2009年扎根德令哈以来,这家企业已从单一制造向“生产+安装+服务”全链条转型,业务版图覆盖新能源装备制造、热镀锌加工及压力容器制造与安装等多个领域,产品辐射西北五省区。

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重装纪念(央广网发 韩志亮 摄)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生命力。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依托省级研发中心,企业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斩获多项专利,部分技术还获得海外授权,先后摘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绿色工厂”等殊荣,成为海西新能源产业的“创新标杆”。
一“新”一“老”,虽发展阶段与业务侧重各异,却在德令哈工业园区这片热土上形成了奇妙的“共振”。如今,随着更多配套企业的陆续入驻,这里正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闭环,产业集群效应持续释放。
风从海西来,绿电送全国。以德令哈创新企业为支点,海西州将持续壮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为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注入“绿电动能”,让高原上的“风与光”,照亮更多发展的希望。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