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想一想,速度7米每秒的风吹起来的时候,沙子会怎么运动?风速达到10米每秒的时候,沙子又会怎样运动?”5月25日,在位于包头市达茂旗召河镇的内蒙古阴山北麓草原生态水文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高天明一边向学生们提出疑问一边在风洞设备调整风速,只见沙子如小型沙尘暴一样一下子扬了起来。

沙子扬了起来就相当于有了风沙。“风沙通过集沙仪被收集下来,然后取沙、烘干、称重,就可以计算输沙量了。”高天明说,这些都是水土保持和生态监测常用的技术。而这一技术,是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在全国科技活动周举办的“走进牧区水利实践现场,领略亮丽北疆风景线”主题科普活动中展示的一项“高精尖”科技。

5月20日至31日是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本次活动周主题为“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让高校学生走进科研基地,工作人员为在场学生作了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超采治理、草地植被调查、地下水探测技术、无人机光谱结合地面土壤水分调查开展旱情监测评估、灌溉人工饲草地高效用水、新能源供水技术等科普讲座与讲解。

在新能源供水实验区,水井紧连着一个圆柱形的大水箱,水箱上有光伏板,水箱下连着饮水槽。冬季,光伏板就成了“太阳能热水器”,将水箱里的水加热到10℃—20℃。饮水槽上装有一个感应器,牛羊低头喝水,感应器感应到以后,水箱里的温水就进入水槽。“高精尖”的科技让牛羊在冬天也能喝到温水,而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到了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牧民的家里。

“这次科普活动让我领略到了牧区水利事业中的科技智慧,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牧区水利科学家们的家国情怀和敬业奉献精神。”

“让我既看到了智慧水利的广阔前景,也看到了牧区水利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作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我深感使命在肩。”

随着一项项“高精尖”技术的展示,学生们见证了“传统水利”到“智慧水利”“治”水到“智”水的巨大变革,纷纷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

“作为我国水利行业唯一的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我们将为推进我国草原牧区水安全和水治理体系现代化贡献智慧。”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郭建英说。(记者 张慧玲)

编辑:魏全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