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全国劳动模范、内蒙古北重集团液压机械工人郑贵有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候补委员。构建“职业培训、素质提升、创新创效”三个平台,内蒙古北重集团用好产改“工具箱”的做法正是努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的真实写照,也是内蒙古扎实推进产改的一个缩影。

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产改5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积极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截至2021年底,内蒙古高技能人才数量达到105万人,其中有59人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技师高级技师突出贡献奖”,2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通过技能竞赛和评选,1400多人荣获全区技术能手称号。

出台改革措施 强化顶层设计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安排部署,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提出了具有内蒙古特点的24条具体改革措施,通过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内蒙古产改提供了政策保障。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社厅等26家单位负责人组成的自治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构建起工会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2020年11月,成立自治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暨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任召集人,自治区有关领导任副召集人,22家自治区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工作中,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专门成立调研组,对全区产业工人地位及作用发挥情况开展调研,深入部分盟市的机械制造、采矿、运输、仓储物流等行业企业和铁路、通信、林业系统开展了调研;内蒙古各盟市、各产业工会广泛开展了调研工作,共深入1000多家企业,与11300多名管理人员和一线产业工人进行了座谈交流、个案访谈,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内蒙古伊利集团将党建引领与产业工人实践相结合,探索总结出“1234金字塔”党建教育工作模型,着重打造一线产业工人案例。如今,伊利集团评选党员先锋岗等先进模范464名,组织开展“信念的力量”100场榜样文化故事分享会,充分发挥产业工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正是有了伊利集团等一大批企业的积极推动落实,“产改”得以在内蒙古推进并逐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2021年1月和7月,内蒙古自治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先后召开两次联席会议,通报改革进展情况,审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内蒙古自治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暨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方案》等政策,部署安排产改提升年的具体任务。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内蒙古12个盟市积极跟进,先后成立了由地方党委分管领导为召集人,工会牵头、相关委办局参与的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或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工作。

内蒙古上下把推进“产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把产改的贯彻落实情况列为督查内容,对8个盟市、21个成员单位贯彻落实产改情况进行专项督查;2021年内蒙古总工会组成4个调查组,分赴8个盟市,对全区产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调研,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落地。

抓机遇 拓展技能人才成长之路

“产改”工作如何迅速打开局面?“思想引领、制度机制、技能提升、农牧民工转型、互联网建设、创新发展、支撑保障”是内蒙古推进产改建立的具体举措。

内蒙古包钢集团国家级技能大师邢岗就是“产改”的受益者。如今邢岗依旧是一身工装,但他在企业里享受的待遇已经堪比中层管理者。在邢岗看来,这并不是对他个人的褒奖,而是对于所有和他一样遵从技能,提升素质的技能人才的制度褒奖。

崇尚劳动,尊重技能,核心是要让劳动者享受到技能提升带来的红利。

内蒙古北重集团是内蒙古第一批产改试点单位之一,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内蒙古北重集团破除制度机制障碍,修订制定制度5项、出台文件28套,涉及人事管理和高技能人才选拔任用、待遇、表彰奖励,扎稳改革的“四梁八柱”,让技能人员有地位、有前途、有获得感。

北重集团积极落实产业工人培养主体责任,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培训、各项技能提升专项培训等工作,建立了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为主、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实现了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与完成当期生产任务的有机结合。

在试点单位架构起“产改”的“四梁八柱”,类似内蒙古北重集团的创新举措,在内蒙古各地的“产改”中还有很多。内蒙古伊利集团全面升级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与任职资格体系建设,打破专业职务和管理职务晋升壁垒,实现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双通路。1941名职工实现了专业职务晋升,2125名产业职工实现了管理职务晋升。

提升产业工人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精神收获,这让内蒙古产改工作驶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与时俱进 拓宽技能人才培养之路

“现在时代变了,工具工艺变了,技能技法变了,年轻人的思想、心态都变了,我们不能再一成不变地用几十年前的技术和方法来教徒弟了。”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焊工卢仁峰这样建言当前的“师带徒”及“人才培养”方式体系。

“要考虑年轻人的发展愿景,为他们拓展职业前途。”卢仁峰说。他所在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正在进行相应地探索和尝试,卢仁峰技能大师工作室甚至将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数量列入了工作室工作规划,以此倒逼工作室不断争先创优,为技能人才的代系培养探索新路径,总结新方法。

大学毕业为什么要进工厂当工人?这曾是内蒙古包钢集团电工韩钦心中的疑问,最终,他在师傅邢岗的工作室找到了答案。

“用技能证明自己,擘画未来的人生蓝图,是我们这一代劳动者的人生价值实现之路。”韩钦说。

“素质上提高”是“产改”工作的关键之举。截至2021年底,内蒙古累计创建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2339个,涌现出创新成果4279项,拥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00多项。近年来,内蒙古各级工会累计组织了38个产业(行业)近400个工种的自治区职工职业技能比赛,累计有388名职工选手获得了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有2万多名职工提升了职业技术等级。

2021年,内蒙古总工会等部门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2021--2025年)》,内蒙古总工会每年投入8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竞赛,仅2021年,内蒙古开展职工技术革新项目1.3万项,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9.8万件。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慧宇说,内蒙古总工会将着力提升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引导树立“技高者多得”的价值导向,鼓励企业制定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职工教育培训,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培训,用好产改“工具箱”,不断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记者 李玉波)

编辑:魏全民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