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传承和保护非常重要。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代表性项目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技艺、民俗等,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央广网内蒙古频道推出《云赏非遗》系列报道,聚焦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融媒体传播优势,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

央广网通辽5月25日消息 “我们扎鲁特版画主要以木板为主,木刻版画分为黑白木板和套色木刻。木板、刻刀、油墨,这三样常见的工具是扎鲁特版画家们创作的必备条件。构思题材、定型画稿、选择颜色、印制画板、雕刻木板、油滚上色、拓印纸上……这样一幅完整的版画作品才能呈现出来。”扎鲁特旗版画院院长张立新说。

《气象员》莫日根 1964年(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1956年,时年20岁的莫日根创作的第一幅黑白版画《放学途中》,揭开了扎鲁特版画及哲里木版画的“第一页”。此后,一个以他和张淮清、照日格图等画家为代表的扎鲁特版画创作集群体逐渐形成,一批扎鲁特版画家们在困厄的岁月、贫苦的生活年代,用毅力和执着坚强地、自信地握紧手中的刻刀,坚定地刻画出了富有想象力和理想化的艺术作品。

“50年代的扎鲁特条件比较差,美术图书资料工具匮乏,我多半是靠自学走上了这条道路。还记得我上学的时候,一位上海的老画家赠送了我一本《苏联版画选》,这本书为我带来了很多的思索和灵感。”扎鲁特版画早期创作者莫日根说。

《蒙古马精神》韩戴沁(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20世纪50年代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浪潮将版画的种子播撒到扎鲁特,这个生长在大草原上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艺术之花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在蒙、汉、满各族版画家的耕耘下,结出累累硕果,不仅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也走向了世界,扎鲁特版画不仅成为哲里木版画创作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内蒙古民族艺术的靓丽的名片。

1980年,扎鲁特旗成立了内蒙古第一个跨旗县的“民族版画研究会”。随后更是受到邀请,两次进京办展。扎鲁特版画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受到了全国美术界极大的关注与支持。2009年,扎鲁特版画入选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扎鲁特旗版画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扎鲁特旗美术事业在不断地朝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辽阔的草原、浓郁的民族风情造就了扎鲁特版画豪放、粗犷又热情的画风。扎鲁特版画家塑造的人物有很强的地域性,他们把草原上建设者们的生产生活从多个角度展现给了世人,散发出一种只有在草原上才会有的纯朴气质。

《美丽的阿日昆都楞河》照那木拉(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版画,经过版画院的帮助和自己不断地练习,目前也可以独立制作版画。希望我能将版画技术继续传承下去,把家乡的美好融入画中,展现给大家。”版画爱好者其木格说。

时代风貌的革命激情造就了扎鲁特版画艺术的辉煌篇章,给草原民族版画艺术带来了新的繁荣。一代代版画家对扎鲁特版画革新的热情和创造力影响和感染了更多年轻一代的扎鲁特版画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学员和学生,“扎鲁特版画精神”也在草原绵延不绝。

监制:朱日岭

策划:田凤元

记者:魏全民 李春雪(见习记者)

视频:孙岩 达尔罕 青格乐 王呼斯冷 周伊佳

编辑:田凤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