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赤峰11月30日消息(记者王秋蕾)小雪节气已过,往年这个时候,忙碌完秋收的农民已经开始“猫冬”,而今年冬天,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的农民却异常忙碌,全乡上下拓展土地经营模式,深挖土地潜能,调整产业结构,做足土地文章,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大清早,萨力巴村党总支书记赵国顺匆匆向大石棚子村民组走去,他要为大石棚村民组发展土地托管吃上一颗“定心丸”。赵国顺说:“咱们乡党委政府决定在各村都要推行土地托管,今天要与大家商定明年春天种植作物和订购农资事宜。”

赵国顺与村民商定土地托管相关事宜(央广网发 王凤虎 摄)

赵国顺介绍,大石棚村民组共有农户37户190口人,耕地面积1700亩,现已全部加入土地托管。该托管模式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权属的前提下,实行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机械春耕、除草、喷药、秋收、农产品统一销售等全链条统一式管理,农户按亩分摊费用。这种模式不仅解放了劳动力,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还可减少每亩地100元以上的种植成本,增加5分至1毛钱的粮食销售价格。下一步,萨力巴村要逐个村民组推行土地托管模式,争取全村20800亩耕地早日纳入土地托管,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壮大集体经济收入。

在白土营子村鸭鸡营子二道梁,10台大马力机械正在加紧进行“坡改梯”土地平整作业。望着基本成型的高标准水平梯田,支部书记王海江骄傲地说:“我们实施‘坡改梯’工程,今年秋收后开始施工,现已接近尾声,我得盯着施工队必须在上大冻之前完成8700亩‘坡改梯’,不能耽误老百姓明年春耕。”

白土营子村高标准水平梯田建设项目接近尾声(央广网发 王凤虎 摄)

据了解,白土营子村8700亩“坡改梯”完成后,萨力巴全乡高标准水平梯田达9.2万亩,实现坡耕地治理全覆盖,昔日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近年来,萨力巴乡依托高标准水平梯田发展旱作谷子种植6万亩,打造万亩谷子种植示范区3个,实现每亩增产400斤,每亩增收近千元。

走进设施农业园区鲍立军家的西红柿暖棚,工人正在拔西红柿秧,清理剩果。“这茬西红柿卖完了,每个大棚纯收入2万元。为了抓住冬季这个茬口期,我们这几天正在抓紧修缮大棚,平整土地,我这15亩大棚要在12月初完成西红柿秧苗栽种,这样明年三四月份又可以收获了。”鲍立军说。

鲍立军的暖棚正在为下一茬西红柿种植做准备(央广网发 王凤虎 摄)

而在种植户霍立刚的暖棚里,一畦畦白菜长势喜人。霍立刚说:“我这14个大棚之前种植的彩椒,彩椒采摘结束以后,我比每年提前几天种了13亩白菜,这样能保证春节前后可以大量上市,东北地区在冬天特别愿意吃白菜叶,我们种植的白菜基本都销往东北地区,这种反季节蔬菜价格高,往年这个时候一亩白菜都能纯收入1.5万元。”

霍立刚种植的白菜长势喜人(央广网发 王凤虎 摄)

据了解,今年冬季萨力巴设施农业园区种植各类反季节蔬菜瓜果达7000亩。通过优化种植茬口、增加土地使用效率,亩均增收1.5万元。

萨力巴乡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变“冬闲”为“冬忙”,抢抓机遇,早谋划、早落实、早受益,为全面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王秋蕾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