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积极推进基层治理的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探索出一条立足群众需求、符合发展实际的城区基层治理“赛罕模式”。

构建城区基层组织体系

赛罕区积极构建以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社区网格长支撑的组织架构,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将战斗堡垒直接建立在居民小区,形成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服务新格局,打通“神经末梢”,把服务送到家门口,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赛罕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任杰介绍,“从‘社区党总支’到‘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再到‘社区网格长’的城区基层党组织体系,依托特色党建服务两个项目、一个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带领群众依法管理基层社会事务,实现了党领导社会治理、依靠群众加强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

目前,赛罕区将110个社区划分1228个网格,单建或联建网格党支部882个,设立楼栋长4870人,每个社区配备专职工作人员6名,每个网格至少配备专职网格员1名,全区110个社区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268名。同时不断强化班子和队伍建设,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履职规范服务”“差异化培养关爱”等工程,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综合能力。

工作人员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查找数据(赛罕区委宣传部供图)

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赛罕区以社区党委为支点,吸纳包联单位、住区党员干部、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志愿者队伍参与小区管理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为群众解决了很多困难。

“小区车棚里的杂物被集中清理,免费维修更换了摄像头,环境好了,居民安全也有保障了!”说起近几年的小区变化,王女士笑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赛罕区富兴社区探索了一条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四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很多常年存在的顽固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取得了社区环境提升与治安稳定的良好成效,居民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

呼和浩特市本轮疫情以来,赛罕区持续推进包联干部“进院、进场、进群”,回答好“两个问题”,做好服务群众和发动群众工作,全力保障生活物资,畅通就医绿色通道,组织清理消杀环境卫生,做好人文关怀关爱。截至目前,赛罕区共有171家单位1128名包联干部参与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共发现问题3786件,解决问题3579件,处理应急突发事件138起。

赛罕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慧梅(中)在包联小区督查居民生活物资消杀情况(赛罕区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赛罕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累计注册志愿组织1005支,志愿者人数达20555名,其中8+N+志愿服务联盟已全部注册,通过整合“8+N+社会组织公益联盟”志愿服务力量,纵向下沉优质资源,累计开展活动2107场,打造了“火焰蓝”“我帮妇女再就业”等十几个品牌项目。

兴康社区将27个居民小区63栋楼划分为11个网格,推行“社区干部+居民群众”机制,引导居民自觉参与社区治理。“目前,一些小区居民参与治理、共议共管,今后还将社区居民议事会推广到更多老旧小区。”兴康社区党委副书记罗劲松说道。

志愿者王俊与医务人员为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上门做核酸(赛罕区委宣传部供图)

数字赋能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赛罕区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全面、快速、精准获取和刻画民众需求的优势,积极构建智慧互联平台,推动基层治理更加精准精细,及时高效解决问题,显著提升治理效能。

近日,家住赛罕区桥华社区张女士家中安装了“智能保姆”,只需手指轻轻一点,服务就送到身边。

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郑纪红表示:“智能养老系统把老人家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连接起来,足不出户就可以提供包括饮食起居、医养护理、家政打扫等一系列专属化、定制化、精细化养老服务。”

赛罕区依托“智慧赛罕”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综合平台,加大数字技术应用,统筹全区人、地、物、事、组织等信息,构建“党建统领、网格化管理、多元化参与、精细化服务、智能化应用”的“一统四化”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网格事件快速研判、精准交办。

赛罕区接诉即办指挥调度中心(赛罕区委宣传部供图)

构建“四中心”联动“双网叠加”。构建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和接诉即办指挥调度中心为民办实事党建联盟,在线受理党员群众需求,依托线下网格人员精准对接,实现线上平台与线下网格化“双网叠加”,形成一体化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新格局。截至目前,赛罕区接诉即办指挥调度中心共受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任务量117325件,全区总体响应率为99.93%,解决率为83.14%,满意率为84.71%,形成了一体化为群众办实事的社会基层治理新格局。(牛婧)

编辑:魏全民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