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30日消息(记者王晶)记者从全国妇联9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妇女事业正迈入妇女受益受惠更多、发展环境更为优化、发展水平跨越提升的黄金发展期。

资料图(图片来源:CFP)

婚姻家庭权益占群众咨询投诉首位

记者了解到,十年来,全国各级妇联为妇女群众提供咨询和受理投诉234万件次。

“各级妇联通过信访窗口、12338热线等渠道接受的群众咨询投诉中,占第一位的是婚姻家庭权益。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家庭矛盾、离婚纠纷、家庭暴力问题。”全国妇联权益部副部长李岳阳表示,从大的趋势上看,反家庭暴力法出台后,全社会反家暴意识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反家暴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妇联组织接到的有关咨询投诉近年来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据介绍,对前来咨询和求助的妇女群众,妇联组织秉承“说暖心的话”“做雪中送炭人”理念,团结社会力量,共同为妇女群众提供法律、心理和社工服务等。发现侵害妇女儿童案件线索,协助、陪同受害人报案,配合司法机关严惩犯罪。对于有需要的受害妇女,代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代为申请撤销监护权、提供法律援助等。对求助的妇女儿童加强跟踪回访,向有关部门协调反映她们和家庭遇到的困难,给予慈善救助、就业创业、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家庭教育指导等多方面的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全国妇联针对职场和家庭两个领域,制定了《防治职场性骚扰指导手册》和《家庭暴力受害人证据收集指引》指导妇女依法维权,受到广泛欢迎。

一组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国妇联共开展普法宣传、法律服务252万场次,参与妇女群众达3.6亿人次。同时,创新普法模式,提供精准、多维的普法供给,开发制作了“3分钟”说法系列手绘动漫微视频,以及微课,普法情景剧,直播讲法、线上答题,广受好评。

“下一步,全国妇联将继续通过‘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品牌活动,深入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妇女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发动妇女姐妹们积极参与普法和守法实践活动,养成法治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李岳阳说。

资料图:山东博兴举办“七夕”集体婚礼 倡导文明节俭新风尚(图片来源:CFP)

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

如今,一些农村地区仍存在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情况,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副部长靳清平透露,将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参与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

“比如我们今年推选的全国最美家庭宁夏马学仁家庭,他作为村支书和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带头践行移风易俗,红白事都不摆席不收礼,两个女儿婚嫁时都是零彩礼,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也都自觉摒弃了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靳清平称,希望通过发挥这些家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家庭学习榜样、争做典型,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靳清平同时表示,将积极推动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对彩礼婚宴等标准作出规定。探索建立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好家风信用贷等多种激励措施,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目前,记者获悉,四川凉山州还专门出台了移风易俗条例,通过法律形式倡导文明新风,“这些好经验好做法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总结推广。”靳清平说。

与此同时,全国妇联还提供暖心支持服务。近期全国妇联正式上线婚恋网,很多地方妇联也都积极为适龄青年搭建婚恋交友平台,引导广大家庭践行文明新风。

下一步,靳清平表示,还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移风易俗试点工作,进一步总结探索妇联组织参与推进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和有效模式,以点带面推进工作,更好助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资料图:山东青岛,春节“送全家福”活动中,志愿者为“最美家庭”定格最美瞬间(图片来源:CFP)

力争到2025年城市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率达90%

今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意味着家庭教育不仅是“家事”也是“国事”。法律的颁布为推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在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国颁布的首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普及和实施情况。下一步,妇联组织将围绕推动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研究制定社区家长学校指导意见,促进城乡社区家长学校规范化发展,力争到2025年城市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率达到90%、农村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率达到80%。

靳清平表示,推动省市县普遍确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更好统筹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为家长提供更加可感可及、精准多元的家庭教育支持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还将围绕优化儿童成长家庭环境,持续深化寻找最美家庭、五好家庭评选等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引导家长注重言传身教、传承良好家风,潜移默化教育影响孩子。

另外,围绕强化特殊困难群体家庭教育指导,完善常态化关爱服务机制,为留守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有针对性指导服务;配合公检法等部门做好涉案失管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做好儿童成长引路人、守护人、筑梦人。

编辑:曹宇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