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叮当快药有药不卖”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北京一男子到药店为怀孕妻子买退烧药,药店店员先称“没有药”,后又以“没有入库,不知道价格”为由拒绝卖药。但从视频上看,货架上不仅药品充足,且价格写得十分清楚。药店此种行为,难免让人怀疑:有药不卖,难道是为了囤积居奇、坐地起价?12月13日,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执法人员已介入调查。此事的来龙去脉如何,“不卖”的药品最后去了哪里,必须要有一个明确说法。若真存在囤药涨价等行为,要承担相应责任。

在“当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已成共识背景下,不管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还是医学专家,均建议居民个人和家庭可以适当购买防疫相关药品和物资,以提高个人防护能力和成效。“大量囤药”固然没有必要,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对药品的需求量也大,尤其当前正处于民众购药用药需求急速上涨阶段。面对如此现状,既需要在供给侧发力,各药企开足马力抓紧生产,尽快满足群众购药需求;也要在药品进入市场后,管理好、监督好,坚决杜绝中间商、线上线下药店囤积居奇,趁机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

诚然,部分防疫药品属于非处方药,其价格要遵循市场调节,但这绝不是一些生产经营者“借疫生财”的借口。12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涉疫物资价格和竞争秩序提醒告诫书》,对涉疫物资生产经营者划出“九不得”红线,包括不得哄抬价格、不得价格欺诈、不得串通涨价、不得价格歧视等。10日,市场监管总局又发布关于规范涉疫物资网络交易秩序的工作提示,提及“要严格落实涉疫物资价格稳定责任”,包括严禁哄抬物价,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造成商品和服务价格过高过快上涨等。这亮出了治理防疫相关药品物资价格波动的鲜明态度:不义之财不可取,巧取豪夺必被抓。

就在今天(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时明确强调,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是当务之急。身处法治社会,我们需要以法律为根基,用严格监管来匡正市场秩序、捍卫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这和我们三年抗疫的终极目标不谋而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之心)

编辑:杜静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