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确定了第一批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名单。其中,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贵港市桂平市罗秀镇、玉林市容县容州镇、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入选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

  据悉,这四个古镇都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古建筑传统风貌保持较好,知名度高。而这些特质也成为这些古镇不断吸引游客的法宝,让古老的地名绽放新的光彩。

  “古风”迷人

  大年初二晚上,黄姚镇沿袭世代相传的习俗,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提灯晚会,当地人称为舞鱼龙。古镇的上千名居民自发地集中起来,在“鱼王”的带领下沿途向观众展示光对阵、提灯、五花阵、扮饰、扮龙、舞鱼、舞狮、舞龙等传统节目。如今,“鱼龙闹新春”已成为黄姚古镇新春期间的经典民俗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

  黄姚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镇内以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庙宇多、楹联匾额多、祠堂多、古树多著称。

  黄姚古镇悬挂了很多灯笼,布置了很多彩灯。一入夜,灯光衬托着古建筑、亭榭、古街,再加上特色的民宿、商铺、景点,整个古镇的夜景如梦如幻。游客悠闲地走在石板街上,在路边摊随意买上点豆豉、辣椒酱、黄精酒等特产,或是走进一间精致的酒吧或者小店小憩一下,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2021年11月,黄姚古镇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近年来,黄姚古镇非常注重历史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利用,每年都举办狮子庙庙会、宝珠观庙会、七月初七取水节、七月十四十五柚子灯节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让游客不仅能体验山水古建筑之美,更能领略风土人情,体会“月照千古明月夜,万家灯火映黄姚”的风采。

  来自深圳的游客王先生说:“黄姚古镇的节日气氛挺好,到处都挂着红灯笼,有古香古色的韵味。我还参加了舞鱼龙,回忆起小时候过年时的情景,真是很多年没见到这种场面了。”黄姚古镇以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风情慰藉了许多异乡游客的乡愁。

  同样在兴坪镇,自古以来就有“九月十九”赶庙会的习惯。每逢农历九月十九,村民就自发来到集镇,开展舞草龙、跳大头狗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悠长的历史与极具特色的民俗相融,造就了兴坪镇独一无二的旅游环境。

  “古城”引人

  近日,容州镇的容州古城景区内张灯结彩,盛唐古装走秀、歌舞剧表演、汉服巡游,茶艺、书法、弓箭体验等一系列汉唐集市精彩活动每天都吸引游客上万人次。

  说起容州,最著名的就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经略台真武阁。它坐落在绣江北岸的一座石台上,是一座屹立了400多年的合木结构楼阁。它最奇特之处在于二楼的四根悬空顶梁柱,四根柱子承受了上层楼板、梁、柱和屋瓦的千钧重量,柱脚却悬空不落地。好奇的游客都会伏下身来,用手掌从柱子下的空隙穿过进行验证。

  除了真武阁,历史悠久的容县还是广西最大的侨乡,民国时期出了一批抗日名将。依托真武阁等遗迹和侨乡文化等,近年来,容州镇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建成了两大具有文化特色的景区。其中,容州古城是由容州府、真武阁、博物馆、开元寺、贵妃巷仿古特色街等组成的大型仿古建筑群。民国小镇则以一条火车铁轨为中轴线,铁轨两侧是造型别致仿民国时期的洋楼建筑,分别以民国将军的姓氏命名。小镇还建有民国将军展览馆、容县党史陈列馆等。

  每到夜晚,容州的这两大景区就灯火通明、人如潮涌。节假日更是上演精彩的演出。游客可以登船夜游绣江,在江面上欣赏容州的流光溢彩。容州古城和民国小镇集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完善了区域旅游环境和商贸环境,增强了容县周边地方商贸及社会经济活力。

  同样,兴坪镇也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吸引投资近30亿元建设了“三千漓”文旅项目,以“渔樵耕读”为文化主线,打造集休闲度假、主题住宿、亲子营地、文创市集、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漓江畔风情度假小镇。自2019年3月开业以来,小镇重现摇曳多姿的漓水生活场景,还原千年漓江生活原图,将最美的山水和最美的文化变成一种新的度假生活方式,成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一张新名片。

  “古食”诱人

  说到桂平罗秀镇,可能广西人马上就会想到“罗秀米粉”。罗秀米粉因产于桂平市罗秀镇一带而得名,起源于明代,口味韧脆爽滑,是桂平著名的特产之一,被誉为“中国一绝”。

  罗秀米粉绝就绝在韧性超乎寻常。2020年,贵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等部门组织媒体进行“贵港记忆 遇见非遗”大型直播公益活动,记者们亲自体验了用罗秀米粉荡秋千和拔河。在现场,工作人员用刚切好的粉丝150根(重约200克)挂在横木上作为秋千,一名女记者坐上去荡了起来。据说这把粉丝能承受70公斤的重量。

  “这种米粉不添加其他物质,纯大米制作,煮时不粘不糊,透水透味,口感软、滑、爽、韧、透。”罗秀米粉协会会长卢坚介绍,罗秀镇的先人们很早就开始把大米浸泡后磨浆,蒸制粉皮再晒干切成细粉丝,制作美味可口的食品。经历几代人的传承优化发展,如今的罗秀米粉制作方式有选米、浸泡、磨浆、过滤、蒸粉、成型以及晒干、起皮、切粉丝、晒粉丝等18道工序。

  为了做好传统与现代技艺的融合,罗秀镇积极改造优化米粉制作工作,在保持传统工艺特色的前提下,融入现代化的烘干设备,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

  据悉,罗秀米粉非遗传承人韦瑞员一直坚持用山泉水和手工制作米粉。但最近几年他也购进了一套烘干设备,在保留古法工序的同时又提高了米粉产量。他家的作坊每年生产米粉超过1.5万公斤,收入超过10万元。

  近年来,罗秀镇积极打开新思路,深度挖掘罗秀米粉的产品文化,加强品牌营销,持续进行媒体宣传。如今,在桂平城区和各大景区都能见到罗秀米粉粉店和特产店,让游客既可以品尝新鲜米粉,还可以将干粉丝和冲泡型即食米粉带回家。罗秀米粉也成为桂平旅游商品的一张名片。

  罗秀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罗秀米粉从2003年的125家小作坊,年产量50多万公斤,发展到如今公司企业10余家、作坊100多家,年产超2500万公斤,年生产总值3亿多元,产品热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一带。经过多年的发展,米粉行业已经成为罗秀镇的支柱产业。(孟萍)

编辑:宋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