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后,孩子的作业量减少了,回到家后更愿意跟我聊聊学校的有趣事,最重要的是孩子的主动学习性比以前更强了。”说这番话时,李欣眼神中透露着喜悦。

李欣是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胜利街道的居民,家里的孩子正在读小学五年级。起初,她对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有些抵触,担心会增加孩子学习负担。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学校的课后服务不只是语文、数学、英语课,还有书法、美术、球操等课程,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

近日,记者在康平县采访时,谈起“双减”政策带来的变化,家长们纷纷称赞国家政策好,学校组织的好,既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也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双减”政策出台一年来,康平县不断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教育教学质量,校内“双减”成效显著。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央广网发 康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规范作业,让每名学生从作业中找到学习的兴趣

家庭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当天的学习内容,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在康平县,学校留给学生的作业不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能力,自主选择作业。

“我们每天留给学生的家庭作业都是从学校的作业题库中选取的,每一道题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康平县郝官屯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郭广伟告诉记者,他们采取分层次设计作业的办法,分为基础层、拓展层、拔高层,学生自主选择相应层级的作业,使各层级学生都有收获。

“在分层次作业基础上,各班级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家务劳动、体育锻炼等能力延伸作业。”康平县郝官屯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陈慧颖介绍说,在作业形式上不仅依据学科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让作业成为学习兴趣的动力源。

作业批改也是作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康平县成立了县、校两级作业设计批改指导组,指导教师设计批改作业。康平县教育局普教科科长孙斌介绍说,现在全县各学校作业分层、弹性布置已成常态。

目前,全县23所义务教育学校,做到了“四个百分百”,即100%制定了作业管理办法,100%建立了作业周公示制度,100%达到作业时间控制要求,100%完成作业题库建设。

课后服务,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

体育活动、生活技能、文学素养……眼下,康平县各学校结合现有资源,依据本校教育特色、教师专长和学生兴趣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以“特色发展+个性培养”为出发点的社团活动,也是各学校课后服务的主要形式,多样的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阅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学生和家长普遍认可。

“妈妈你看,这是今天我在手工课上叠的两只纸青蛙,一只给你,一只给爸爸。”李欣的女儿拿着手工作品美滋滋地递到她手里。看着孩子一天天快乐地成长,李欣对学校的教育很是满意。

“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很及时,每个月可以节约500元左右的课外辅导费用。”康平县居民李成告诉记者,作业辅导令他很是头疼,学校组织课后服务以前,只能将孩子送到校外补课机构。

在康平县,越来越多的学校创新课后服务形式与内容,23所义务教育学校“5+2”课后服务开展率和达标率均为100%。小学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基本在17:00,初中基本在18:00,实现了与普遍下班时间的衔接。

“我们不仅提供上学期间的课后服务,寒暑假期间,学校还要继续依据自身优势,开设假期托管,争取让学生在学校里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康平县含光小学校长黄艳秋对学校课后服务充满信心。

据了解,应学生要求,康平县还有15所初中为学生提供了延时服务,有3所学校开展了周六托管服务。

课程改革,提升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学生教育不能只注重分数,还要更多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对此,县教育局全力推动学校完善德智体美劳课程体系,因地制宜开展教育教学与活动,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康平县教育局局长陈志强说,要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同步提升。

全面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央广网发 康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双减”的意义之一。康平县以“开学第一课”等多种德育活动为载体,强化过程育人;积极推进体育、艺术、劳动教育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品德养成、学业水平、体艺素养、劳动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升。

优质的课堂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通过组织线上教研、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推选展示、教师岗位大练兵等活动,康平县积极引导中小学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听的专注,学的认真。

期末考试方面,全县按照经“义务教育考试审核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的考试安排进行组织,从严做好监考、评卷、等级评价、质量分析等各项工作,学生考试压力切实得到减轻。

目前,在沈阳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示范)校和课程改革达标校验收中,各有18所学校通过验收。有21所学校被命名为沈阳市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学校。有10所学校被命名为沈阳市新优质均衡(示范)学校。

编辑:麦丰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