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之春[五]“五子”工程树新风
·林城之春[四]“阳光村务”信得过
·林城之春[三]“杨梅经济”红阿栗
·林城之春[二]民主之花村寨开
·林城之春[一]
·天津人艺首都续演经典《日出》[组图]
·以色列《安魂曲》首都剧场献艺[组图]
·奇石绝品欣赏[图文](下)
·奇石绝品欣赏[图文](上)
·从"授以渔"到"鱼满舱"——即墨新农村建设之路初探
更多...    
新闻搜索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相关资料
厦门大学:“南方之强”阔步走向世界
中广网 04月06日 10:48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与操钥发其藏?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吁嗟乎,南方之强!……”在厦门大学采访,经常能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厦门大学校歌》。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4月6日,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将迎来85周年华诞。这座被誉为“南方之强”的著名高等学府,历经岁月的洗礼,巍然伫立于东海之畔、鹭江之滨。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她吹响了走向世界的号角。

    从3月底开始,厦大就开始举办以“厦门大学走向世界”为主题,以“国际性、学术性”为特色的校庆系列活动,全球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将亲临厦大论坛演讲,中外百所知名高校以及海峡两岸文化、经贸等领域的一些重要人物,将云集厦大,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和海峡两岸论坛等大型活动……厦大不仅要做“南方之强”,也要在世界教育和科学的舞台上创造新的光彩。

   “四种精神”光大“南方之强”

    1921年,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怀着“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信念,怀着“为吾国放一异彩”的宏愿,倾资创办厦门大学。立下“创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真善美通达的精英人才”的宏愿。

    1921年4月6日,在开学式上,首任校长邓萃英提出了“自强不息”的校训。“自强不息”,既是陈嘉庚先生一生的写照,也是厦大奋斗历程的缩影。

    陈嘉庚先生提出了“教育为立国之本”、“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生计日拙”。因此,在他的实业极度困难之时,他“宁要厦大,不要大厦”,倾资支撑学校发展。他的这种爱国爱校的壮举和精神逐步内化为厦大的传统和理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厦大人为学校的发展壮大,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不息。

    “止于至善”这一校训为第二任校长林文庆所提出。他说:“‘止于至善’为本大学进行之目标,亦即本校之校训。”意指要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的文化,并将之融合成为一种尽善尽美之文化。1924年,《厦门大学组织大纲》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的三大任务是:“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

    为了“止于至善”,一代又一代厦大人“自强不息”。历史不会忘记,23岁的罗扬才烈士在厦大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使厦大成为闽东南革命运动的中心,被誉为“东南民主堡垒”;历史不会忘记,抗战时期厦大被迫迁往闽西山城长汀,全体师生筚路蓝缕,在校长萨本栋博士的带领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印度加尔各答以东最完善的大学”,赢得了中国“南方之强”的美誉;历史不会忘记,从1950年到1966年的17年中,王亚南校长这位被誉为“懂得人的价值”的教育家,以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诚恳,一位教育家、经济学家的眼光和魄力,在曲折的建设发展道路上,把厦门大学带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厦大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发生了重要的历史飞跃;历史不会忘记,改革开放后,厦大成为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被确认为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基础研究力量和师资队伍较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的国家重点大学”,2004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厦大成为主要领导为中央管理的31所高校之一。

    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以萨本栋校长为代表的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以王亚南校长和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都是厦大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又一代厦大人在“四种精神”的激励下,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从陈嘉庚先生在郑成功的演武场上撒下教育立国的种子,到漳州校区拔地而起、集美校区划入蓝图,厦大真正成为一座“胸藏大海”的花园学府,“校在海上,海在校中”,厦大正以“海纳百川”的气势阔步走向世界;从被誉为“印度加尔各答以东最完善的大学”到国家跨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从上世纪40年代蝉联全国国立大学学生学业竞试第一名到“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摘金夺银、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从发现活化石文昌鱼到捕获活泼C50,从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到诞生世界首个基因工程戊型肝炎疫苗,厦大人不断在世界教育与科学的舞台上谱写“南方之强”的新篇章。

    厦大党委书记王豪杰自豪地说:“这四种精神既是对“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学校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又是激励厦门大学师生继续奋斗,朝‘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的精神财富”。

  “四大特色”培育芬芳桃李

    85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厦大探索出了一条精英教育之路,形成“侨、台、特、海”的鲜明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造就了一大批真善美通达的精英人才。

    “不求最大,但求最好”。几年来,厦大坚持“树优势、争一流、创名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保持优势学科、发展特色学科、巩固基础学科、扶持新兴学科”的原则,按照“创新研究能力、创建一流学科、培育学科增长点”的思路,构建起基础学科力量雄厚,应用学科前景广阔,交叉学科活跃强劲,新兴学科不断生长,基础巩固、重点突出、交叉融合、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科体系。从而使特色学科更具特色,优势学科实力更强。不但原有的财政、会计等7个国家重点学科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政经、金融等6个学科也跨入了国家重点学科行列,而且还新增加了一大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科。2001年2月以来,先后组建了公共事务学院、软件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台湾研究院、教育研究院;国家级重点学科从7个增至13个,省级重点学科从10个增至6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从2个增至14个,可招收博士的专业从34个增至131个,可招收硕士的专业从75个增至2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7个增至12个。“十五”期间,共承担了“973”、“86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基金(含杰出青年基金)、军工项目、省市科技项目等纵向项目1780项,各类横向项目1704项;申请专利342项,授权专利124项;共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69项。2005年,厦大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正式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85年来,厦大为国家培养了15万多名本专科生和2万多名研究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为国家的昌盛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2005年年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组织的评估专家组评为“优秀”,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年均96%以上,稳居全国高校第一梯队。

   “国际化”造就国际高水平

    厦大校园依山傍海,跨越厦门、漳州两地,现占地面积5306亩,经过多年来的建设,校舍建筑面积已达130多万平方米,形成了“校在海上,海在校中”的花园式美丽景象,同时,也赋予了厦大人海一样博大的胸襟和追求世界一流的坚韧信念。

    怀抱大海,放眼世界。厦大在建校之初就把“国际化”作为自己的办学方针,把“阐扬世界文化”作为学校的一大任务,提出“使本校之学生虽足不出国门,而其所受之教育,能与世界各大学颉颃”,注重在海内外广求贤才、广聘名师。当时,校主陈嘉庚不但对选用校长极其严格(厦大创办至今共10任校长,其中8位有在国外长期学习工作的经历),而且还不惜重金从全国各地礼聘名教授或专门高级人才前来任教。文学家鲁迅、林语堂,语言学家周辨明,教育学家孙贵定,数学家姜立夫,物理学家张贤琪,鸟类学家郑作新,生物学家秉志,植物学家钟心煊,天文学家余青松,以及后来的萨本栋、郭大力、王亚南、汪德耀等等都曾在这里执鞭授业;俄国著名人类学家史禄国、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赖特等一批外籍教授在厦大创办伊始就来校任教;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孟禄等一批知名学者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应邀来校访问;上个世纪30年代,学校又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联合举办4期“暑期生物研究会”,几乎汇集了国际生物学界精英……这些学界大家的足迹令厦大的历史熠熠生辉。

    改革开放后,厦大更是以“海纳百川”的气魄,采取“柔性引进”、“智力引进”、“复聘”等灵活的措施,广纳各方贤才,增强学校师资力量。厦大现有2100多名专任教师中,有三分之二来自外校,三分之一有着在国外留学的经历。1977年至今,学校敦聘了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新经济史学之父”、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福格尔,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等先后被学校聘为名誉教授。

    1956年,厦大在我国高校中率先成立开展海外教育的专门机构——华侨函授部(即现在的海外教育学院),开办海外函授教育。近5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来自五大洲95个国家和地区2万多名海外函授生和9000多名包括博士、硕士在内的各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学生,厦大已成为全国对外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

    进入新世纪,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空前活跃,已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近10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共建“全球八校联盟”的多边国际大学合作组织,在对外高层次合作办学方面跨出了重要的一步。先后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近200次,成为国内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最频繁的高校之一。厦大走向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国际化平台已初步形成。

    天风海涛,海天为怀。校长朱崇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教育全球化浪潮汹涌的当今世界,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之一的厦大,我们一直孜孜不倦地在‘国际化’和‘开放式办学’方面求索着。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十一五’规划和2021年远景规划》,到2010年,要初步建成一所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造就一批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拔尖创新人才和高水平管理人才,催生一批高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全校多数学科居国内一流水平,其中若干学科居国际先进水平。到2021年,要建成太平洋西海岸的一所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规模适度、质量优异、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此基础上,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继续奋进。”

    “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与普渡驾慈航?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吁嗟乎,南方之强!……”

    八十五载风雨铸辉煌,胸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永恒信念,厦大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学校正描绘着新的宏伟蓝图,将以更加雄健的身姿走向世界。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责编:李婷婷
【中国移动用户请拨打 125904567 进入都市炫彩乐园,让我们带着你的耳朵去旅行!】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