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高考改革的挑战,高校招生宣传如何顺应新形势,探索新方法,推动招生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高校面临的新问题。华北理工大学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以提高生源提质为目标,以提升学校吸引力和美誉度为重点,着力“完善一个体系,探索一个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招生宣传,取得一定实效。

一、完善一个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招生工作,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的招生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将招生工作纳入学校考核体系;明确了“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完善办学条件和加强招生宣传为着力点”的工作思路。为提高宣传精准度和实效性,实现招生宣传工作常态化,学校制定了《华北理工大学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的实施方案》,明确各单位的责任,构建“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招生就业处统筹,各部门协同联动,各学院分片包干,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招生宣传体系,为招生宣传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探索一个模式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招生专业(类)近百个,受疫情影响,线下招生宣传的渠道受阻,新高考改革更加尊重了考生的意愿,扩大了考生的选择权。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学校不断探索招生宣传模式,在实践中形成了在不同新媒体种类中横向建立阵地、单一新媒体纵向延伸拓展的纵横交错的“矩阵式招生宣传模式”,宣传的广度、深度得到提升,并依据整合营销的理念,提升招生宣传的协同效应。

矩阵式招生宣传模式,凸显六个关键词。

1.平台:拓展宣传平台,扩大宣传广度。

学校官网开辟招生专栏,方便考生家长了解招生资讯;开设招生宣传抖音、微信、视频号、哔站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央广网、百度、中国教育在线、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石家庄电视台等媒体开展访谈、高招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招生宣传,扩大了招生宣传的广度;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开展招生宣传直播;实现了招生宣传省份全覆盖。

2.协同:推进协同育人,高校高中联动。

协同育人是连接高中和高校的纽带,生源基地是协同育人的平台。学校通过学院分片包干加强生源基地建设,开展生源高中需求调查,有针对性地强化协同育人。学校通过组建博士宣讲团、开展“感恩母校行,共筑成长梦”招生宣传活动,向优秀生源高中邮寄由校长亲自签发的优秀学子喜报,在高中悬挂高水平高校“目标高校牌”,志愿填报手册进高中,“线下高招招生咨询会”等多种形式深化与生源高中的联系。

3.视角:坚持需求导向,聚焦学生视角。

“00后”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多,有自己的专属信息圈,客观上要求招生宣传要换位思考,把视角聚焦到考生和家长的需求。学校以考生和家长喜闻乐见的方式精心制作了“院长寄语”“相约名师解码专业”“名师话王牌”“秒懂专业”等宣传视频,精心打造“学生讲专业”,以“第一视角”向广大考生讲专业、介绍学校,聚焦学生所需,融入更多热点元素,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招生宣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4.情怀:入学专属贺礼,厚植教育情怀。

学校每年为新生精心设计制作录取通知书和入学礼,录取通知书的设计主题彰显学校的文化,入学礼饱含学校的情怀。通知书和入学礼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学生荣校报国的情怀,逐步成为学校的靓丽名片,学习强国、央广网等媒体给予报道。

5.文化:讲好大学故事,传递文化内涵。

文化是一所大学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一所大学精神传承的重要内容。学校确立招生宣传主题“升华青春绚理人生”,寓意着广大学子逐梦华北理工,让青春在奋斗中绚丽绽放!步入华北理工,赢得华丽人生!精心设计招生宣传吉祥物,以“凤凰”和“白鹿”为吉祥物原型,寓意“凤鹿和鸣”,学校各学科渊源共生,和谐共融,同心同行,共创辉煌!首创说唱片《凌飞翮》、校园歌曲《年华》,招生宣传片《遇到你的每一种选择》《见信如晤》,呈现华理学子成长追梦的故事,华北理工大学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文化基因得到传承,逐步内化为华理学子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

6.精品:凝练特色,打造精品。

精品能提升传播力,精品能扛得住时间之潮的冲刷。学校注重招生宣传精品的打造,从录取通知书、吉祥物、入学礼的设计到招生宣传推文的撰写和图文设计,注重内涵和外观的协调、总体和细节的统一;学校招生宣传主题和招生宣传举措有机统一,整合营销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经过几年的实践,“矩阵式招生宣传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华北理工大学的考生关注度、学校的美誉度不断提升。2022年,在百度平台最热全国高校大数据中,华北理工大学位列全国高校和河北省高校双第一;在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中国高考志愿大数据分析报告(2022年)》中,华北理工大学在非“双一流”高校模拟填报志愿热度中位列全国第二、在全国用户模拟填报河北省院校中位列第一。“乘势而上千帆竞 策马扬鞭正当时”,学校将在实践中丰富完善“矩阵式招生宣传模式”,打造华北理工大学招生宣传的特色和品牌。

作者: 许佳 韩玉涛

编辑:冯仪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