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7日消息 打造权威品牌,解读名校之声。央广网2022年全国名校推介会特别栏目《直击高招·名校之声》通过邀请全国高校招办负责人,对本校师资力量、政策变化、培养模式、就业发展、社团活动等进行深入采访,让考生和家长第一时间掌握高招信息,了解高校特色,提供报考建议。

今天做客演播室的是中山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荐志强。

主持人: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中山大学的基本情况。

荐志强:(1)学校整体介绍。中山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省部共建、985、双一流A类高校,在各大排行榜排国内高校前8名,软科世界百强,是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20个学科领域世界领先。有着优良办学名声和巨大的社会综合影响力。中山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率稳定在2/3以上,去年71%,境内升学高校主要集中于“双一流”院校,占国(境)内升学总数的95%以上;境外深造学生中,4/5在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中大现招生数字:本科生,7730(不含港澳台、国际生);硕士生,8000;博士生,2700。

(2)学校的湾区优势。中山大学有3个校区,分处在大湾区的三个核心城市:广州、深圳、珠海。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广东省连续33年GDP全国第一、目前是唯一突破12万亿的省份,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全国人口净流入大省。

(3)大一新生都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中山大学所有的大一新生在广州老校园就读,不仅都能感受百年康乐园的文化底蕴、所有同学都真正成为“物理空间上的同窗”、镌刻共同的中大记忆。

主持人:中山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亮点是什么?优势专业有哪些?

荐志强:中山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除军事学外的所有学科;学科实力强, 14个学科被评为A类;7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位列全国第5。国际学术影响力突出,2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数量居全国高校并列第2,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在科研基金立项上,中山大学表现不俗,连续四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全国第2名;连续五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高校第1名。

中山大学有4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7种专业学位类别,涵盖了至少260个二级学科(即大家平时所理解的研究生专业)。中大有138个本科专业,今年招生的有69个,中大所有招生的本科专业都是一流本科专业,均可本硕博连读培养。

今年学校按专业招生,面向全国各省调整结构,投放的均是好专业。诸如临床医学八年制、管理学院、岭南学院、数学学院、物理、生物、化学、临床五年、口腔医学和口腔5+3一体化、计算机、微电子、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芯片产业学科领域等等;文科和社会科学的文史哲法社会经管外等等,分数估计会较高。

如果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兴趣还没强大到决定选什么人生方向,这个时候非要选一个学科专业的话,我强烈建议读基础学科,尤其是越大的基础学科越好。当仰望星空时候,是以自己为锥点的漏斗形,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均可从容面对。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中山大学的师资情况。

荐志强:大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出能够“引领未来的人”,传承文明,贡献于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

中山大学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要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面对未来世界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什么样的人可以引领未来”?我们认为,拥有强大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从而产生创造力,是我们所期望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这个理念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多元化人才培养,给学生更多自主权、选择权。

(1)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

中山大学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全校专任教师3540人(仅指全职教师,不含实验技术人员、行政人员等),其中教授1209人,副教授1816人。现有两院院士2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这都是学生能够享受到的师资资源,比如我们的强基班,就是由院士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担任班主任。

(2)我们拥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山大学构建“德育与智育、学科与专业、科研与教学、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五个融合”为特征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并强化了“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教育观念,不断提升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优质教学科研资源的投入,使得“宽口径、厚基础、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特色得到拓展。

(3)拥有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所必须的优质硬件设施和各类条件。

比如,所有大一新生第一年都将在广州校区南校园进行集中大类培养。

中山大学的广州校区老校园始建于清末民初,也称康乐园,是华南地区首家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学校园,与北大的未名湖、武大的珞珈山并称三大中国大学最美丽景观。

新生第一年都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学习生活,能够置身于“处处皆历史,处处有故事”的老校园中,接受大学历史文化熏陶,感受百年中大的历史文化气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目前南校园的教学空间、住宿空间、餐饮及运动空间等都在优化,历史悠久而优美的校园结合现代化的设施条件将带来新的学习体验。

中大的所有校区都地处宜居宜业宜游的大湾区优质生活圈,交通便利全国第一,住宿条件优越,体育场馆一流;俗话说:食在广东,中大食堂的出品也是“远近闻名”的,不仅有广府美食,各个菜系、各种口味的饮食都能保障,而且很正宗,一定能让你大饱口福。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主持人:请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山大学的人才培养路径和成果。

荐志强:学校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给学生更多自主权、选择权,多元化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等核心基本能力,进而培养出能够在不确定性中引领未来的人。

2022年按院系专业(类)招生,即按63个学院、69个专业招生。除中山医学院等极为个别的学院之外,凡本科专业1个的学院按专业招生(例:中文系按汉语言文学),凡本科专业多于1个的学院按专业类招生(例: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按地理科学类)。

按院系专业招生后,学生入校即确定专业,大一在南校园集中大类培养,大一学年结束后进入高考录取专业所在院系的校区(园)培养。这里所讲的“集中大类培养”的“类”,是指学科相近的意思,是培养或上课的分类,不再有分流。如数学,有些专业要求读深一点,有些专业要求没那么高,那就分类上课。是这么个意思。请大家注意,一句话:录取即确定专业。

学校适度调减了广州校区南校园的招生计划数,目的是当学生转专业的时候能真正转得入,不因宿位等客观原因导致转不入。

以上这一切调整,都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主持人:2022年中山大学招生政策和招生专业有哪些变化?招生计划有无增减?

荐志强:2022年中山大学招生章程已经公布。各省《报考指南》《招生专业目录》(分文、理版)正在印制,考生马上就能拿到。中大2022年共有63个学院69个专业招生,是按专业招生,这里要再次强调一下,我校今年是按专业进行招生,考生录取就确定专业。

我们的政策是:在全国每个省都满足考生专业志愿,“零调剂、认加分、无级差、不退档”, 即考生报满不重复的专业志愿不会调剂到未报考的志愿、认可各省对考生的加分、专业录取无级差分、政审和体检合格不退档。

今年在全国计划总体没有增加,但招生结构做了优化,适度增加热门学科专业招生人数。

主持人:在新高考模式下,考生想要报考中山大学需要注意什么?

荐志强:新高考改革省份考生请留意本省考试院公布的我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即:每个省(区、市)就看自己省(区、市)的《目录》和《指南》,我校的招生政策是公开写、公开讲的,是全国各省都满足考生专业志愿,“零调剂、认加分、无级差、不退档”。

关于选大学,我强烈建议只要能上清北,不问专业,能去尽去。报考大学要把“地域+大学”的结合选项放在第一位。结合大湾区的选项,到广东来读中山大学,就是最优之选。与其以后工作来,不如现在读书就来。

关于报考策略:所谓滑档,是指考生整个批次志愿都无法投出——所有志愿学校都没有达到投档线。这是最不应该发生的。相信“会不会退档”“要不要服从调剂”“不服从调剂有哪些影响”是每一届高考生和家长都纠结疑惑的问题。

(1)同学们报考时一定要了解院校信息,特别是招生章程、近几年招生录取分数情况,看清楚所报院校的要求,仔细查看招生章程,了解志愿高校招生政策,我校明确承诺:进档不退档。

(2)不要单纯参考院校往年录取最低线,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录取专业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假如你参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选,建议同学们参考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所对应的位次。

(3)如果是平行志愿,那么建议所报的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间要有梯度,避免因各个学校差距没拉开,造成滑档。每个志愿顺序所填报的几所学校,在选择时一定要拉开院校之间的志愿梯度。

(4)专业志愿一定要“服从调剂”。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组合中,要敢于填报理想院校,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还要有“保底”院校,防止进档后被退档。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调剂”一栏不填写的话,将被视为“不同意”处理,高校是无法把不填的人当服从调剂进行录取的。

平行志愿条件下,建议冲2/5、稳2/5、保1/5,或者各三分之一,或者根据分数调整比例。总体上,冲就是踮一踮脚能够得到、稳就是基本符合分数要求、保就是一定要兜住底。

(5)专业志愿冷热搭配要适度。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专业取分高低,不能全报热门或高分专业,要保持专业志愿间要有3-5分的差距。建议勾选“服从调剂”。

大忌:考生不可能把每一分都用尽,擦边进来的是运气。不能说往年某专业最低分和我的一样,我也能进得来,这非常危险,大概率要失败,要给志愿留一点余地。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中山大学的转专业政策。

荐志强:提供多样化选择路径,促进跨学科专业学习。学生可以转专业、微专业(12学分)、辅修专业(25学分)、辅修学位(60学分)、交叉学科专业遴选和培养。转专业上限调高为30%,可多次申请,如果转成功,可以把原专业转换成辅修专业。

这几个层级是可以互转、互换的。

交叉专业(或立交桥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工程、PPE(政经哲专业)、整合科学。

我们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跨学科专业学习、培养,接触不同的领域,看世界便多了一个角度。

主持人:简单介绍一下近几年中山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

荐志强:坦白讲,中山大学每年毕业本科生深造率70%,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主动不就业,比如二次考研的、创业或灵活就业的、等待留学签证的、保留应届生资格考公的等等。

我校地处全国最活跃的大湾区,人口多、经济活、体制新、存量大、结构好,是全国最好就业的地域,全国毕业生孔雀湾区飞,你说就业好不好?

所以,我校更看重的是就业的质量和层次。

与其以后就业来,不如现在读书就来。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中山大学招生办公室的联系方式并为2022年高考考生们送上祝福。

荐志强:我们的电话是020-84036491、网址:admission.sysu.edu.cn,还可以关注“中大招生”微信公众号、“中大招生”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欢迎大家到粤港澳大湾区来,到广东这个热土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来,到中山大学来读书,祝同学们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编辑:果君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