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代春-燕京理工学院,央广网发)

央广网北京1月4日消息 12月15日,由央广网主办的2021“声彻中国”教育年度峰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以“新机遇、新生态、新格局”为主题,邀请相关领导、行业专家、著名学者、教育领导人、优秀教师以及媒体人士共同对大家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分享成功经验,互鉴教育思想,结合教育宏观政策和行业变革,协同探讨新环境、新变革下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道路。峰会以尊重事实的态度和面向未来的眼光致力于推动教育行业良性发展。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声彻中国”2021央广网教育年度峰会的现场,我是主持人甄欣,今天我们访谈间非常有幸邀请到了燕京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代春,欢迎您朱书记。

朱代春: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请您跟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您的学校。

朱代春: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燕京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代春,很高兴和大家见面。

我们燕京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始建于2005年,前身是中国优秀独立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学校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功转设,2017年被列为河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通过了河北省转型发展验收,获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称号。连续六年被河北省评为“年检优秀民办高校”,先后荣获“河北省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园林式单位”“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等荣誉称号。

主持人:好的,谢谢朱书记,分享非常精彩,作为教育领域的从业者,您是如何看待教育理想和社会责任在办学当中的重要性,我们燕京理工学院又是怎样去实践的呢?

朱代春: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相信作为一名教师或教育工作者都是带着这个理想进入教育行业的。教育的对象是人,作为一所大学,我们办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受教育者负责,关注他们的能力培养,开启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潜力。

当下,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人民大众,对教育的重视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主动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人民大众负责。

燕京理工学院始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实现了从独立学院建校,到民办大学高质量办学的阶段。建校伊始,我们的办学宗旨就是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我国扩大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培养急需应用型人才、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学校转设以后提出了内涵建设、质量发展,走应用型、高水平民办大学之路,特别是2015年进入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以来,最主要的成效是加强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具备“四会五有”,也就是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与人相处;有感恩之心、有博大胸怀、有吃苦精神、有创新意识、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坚持产教深度融合。一是实现了“四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师培训与实践锻炼对接。二是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各学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办出“一院一模式”“一院一品牌”。三是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基本实现全覆盖。四是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坚持“四会五有”的养成教育。以感恩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切入点,使学生逐步养成“四会五有”。我们的感恩教育通过校园文化熏陶、读书修身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内容,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学校、人民、党和国家的家国情怀。

其中,燕京理工学院连续十三年不间断地组织师生赴四川汶川震区支农支教活动,形成了育人品牌,被评为河北省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先进典型。今年,我和老师们、同学们一起到了那里,还和四川绵阳平武县政府签署了“红燕平康”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学校正在平武县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参与农业农村发展,帮助老乡们卖蜂蜜、卖腊肉、卖猕猴桃,我们学校的李姝含、刘建成、刘一增3名同学正在平武的小学、中学里进行支教,积极为实现政、企、校、农多领域人才、技术交流合作方面贡献智慧。

主持人:我们也常说教育没有国界,在您眼中,我们的优质教育要继续走向国际,树立真正的教育自信,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来持续发力?

朱代春:是的,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具有博大胸怀,放眼世界,拥有国际视野十分重要。在国际视野培养方面,我们也形成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做法。

一是开设国际课堂。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邀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联合国副秘书长等几十位名师名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先后讲授了100多场,即便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也坚持邀请国外名师在线上为同学们进行讲座。

二是建立海外实习基地,在海外合作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开展为期两周的实习活动,近三年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为学生体验国外大学校园生活,初步了解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是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我们学校在2009年发起举办的“国际大学生时尚设计盛典”,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在国内外高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盛典”汇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燕理,共同研讨创新人才的培养,交流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创新意识。

四是开展国际协同育人,与海外合作院校开展“4+2”本硕直通项目,目前在读学生300多名,已有100多名学生顺利出国读研,为学生了解世界,将来参与国际竞争架起了桥梁。

主持人:好的,谢谢朱书记,的确现在培养全球化的人才非常重要,最后面对教育的新机遇、新生态和新格局,也请您对中国的教育事业表达一下您的祝福和祝愿。

朱代春:确实,新时代中国已经发生巨变,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新生态和新格局也正在加速形成,我也衷心的祝福中国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愿我们一同努力,建设更多有特色、高质量的大学,为学生们提供更多个性化、有选择的教育服务。

编辑:王红霞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