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昌9月2日消息(记者邓玉玲)9月1日,开启新学期,校园重新热闹了起来。江西省各地中小学结合自身特点,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红色教育等内容,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扣好学生新学期的“第一粒扣子”。

江西湖口:开学第一课 从国防教育开始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开学伊始,江西省湖口县第三中学开展国防教育研学实践活动,组织全体学生学习军人队列动作,了解国防知识,体会军人的感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走进湖口县第三中学操场,响亮的口号响彻云霄。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踏出青春的风采,开始了新学期的训练。在教室里,来自江西省国防教育基地的教官正在讲解国防知识。一张张自信的脸庞,一个个坚定的眼神,是他们青春最好的模样。

江西新余:开学第一课 从红色家书开始

8月31日,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高新三小“开学第一课”开展“红色宣讲、红色诵读,传承红色力量”活动,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诵读《红色家书》(央广网发 谭建荣 摄)

诵读《红色家书》(央广网发 谭建荣 摄)

诵读《红色家书》(央广网发 谭建荣 摄)

江西大余:开学第一课 从爱国主义教育课开始

8月30日上午,江西省大余县南安中学的部分师生把开学第一课的课堂搬到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在那里上了一堂生动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学生们走进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央广网发 陈姣玲 摄)

“我们所在地方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你们看到的这个竹篮子就是我曾祖母当年留下来,她当年就是用这个竹篮子,冒着生命危险,为游击队员送饭、送药,所以被陈毅亲切地称为‘周篮嫂’。”红军后代刘婧讲解道。

红军后代刘婧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央广网发 陈姣玲 摄)

一段革命故事开始了今天的课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守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与敌人斗争了三年之久,直至最后胜利。三年游击战争既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也保住了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为中国共产党实现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中共党史、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一段艰苦卓绝的战争就发生在我的家乡,当时红军游击队员凭借着坚信革命一定能够胜利的坚定信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我要把这段历史讲下去,讲给孩子们听,并且把我曾祖母这一辈人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做到不忘初心,敢于担当。”红军后代刘婧向同学们讲述着。

学生们走进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央广网发 蒙在旺 摄)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这是陈毅创作的《赣南游击词》,生动诠释了红军游击队把人民群众看作“重生亲父母”,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红军后代卢宣宇暑假期间被聘为纪念馆的“小小讲解员”,今天她也主动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红军游击队依靠群众顽强斗争的革命故事。

“我很荣幸能参与此次讲解,让我了解了很多英雄的故事,当时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他们与敌人斗、与叛徒斗、与大自然斗,无论怎样的困难都没有吓倒他们。我想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把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传承好、发扬好!”红军后代卢宣宇说道。

听讲解,观实物,今天的课堂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着共产党人面对异常艰难的斗争形势矢志不渝、永不言弃的革命意志和革命精神。那段苦难和抗争的岁月,牢牢地刻在了同学们的心里。

编辑:胡斐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