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让产业链条开始延展至更多地区。从自然资源富集的中国“镍都”,到工业资源富集的老工业基地,都在新能源赛道上找到了“卡位”的切入点,力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新赛道上的竞争优势。在这一场多方多地合力的“团赛”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更加丰满,共同构筑起新能源汽车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广西柳州:推动汽车产业乘“新”而上

“因为订单多,即便是在春节期间,公司也不停产、不停工,以保证订单按时交付。”柳州国轩电池有限公司派克生产经理何仲亮说。

记者了解到,国轩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除供应柳州本地车企外,还远销亚太地区。去年以来,柳州国轩向印度市场交付的电池包已占印度新能源车辆市场的大半份额。

国轩高科中国业务副总裁、柳州国轩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侯飞说,预计今年上半年,市场对国轩52AH电芯的需求量还会大幅提升。“今年我们会抓住市场契机,以开拓东南亚市场的业务为新突破点,开辟储能、工程机械等业务,继续扩大业务总量。”

广西柳州是中国知名的汽车工业城,拥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广西汽车集团等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柳产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突破150万辆。今年以来,当地汽车业产销呈现良好态势,一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生产日渐繁忙。

在柳州市双飞汽车电器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春节短暂休息数天后,工人们便悉数到岗。“作为汽车线束的供应商,我们是跟着主机厂的开工时间进行生产,因为开工较早,地方政府在企业用工、物流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苏春荣说。

苏春荣介绍,近年来,除了SGMW以外,公司拓展了比亚迪、吉利等新客户。“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我们的业务也在跟着提质升级。”

眼下,“双碳”战略机遇扑面而来。柳州市市长张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多年来柳州引进了国轩高科、青山瑞浦、鹏辉储能、联合电子等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企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加强整车企业对核心零部件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和保持供货稳定性,基本构建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体系。

今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柳州市政府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南宁市签下“一二五”工程框架协议。根据合作协议,“一二五”工程将建设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打造纯电、混动两个百万级产品群,构建能源系统、电子电控、智慧电驱、智能移动机器人、商业创新等五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这是将供应链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的重要手段,一定要抓住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历史机遇。”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沈阳说。

按照合作协议规划,到2025年,柳州市将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投资1000亿元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产体系,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70%,实现产值超2300亿元。

“柳州将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而行、由‘新’而‘强’,加快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努力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张壮说。(记者农冠斌南宁报道)

甘肃金昌:冲刺新能源电池千亿级产业链

地处甘肃西部的金昌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镍储量居世界第三,铜、钴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二,有着中国“镍都”的称号。近年来,金昌培育打造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千亿级产业集群,将资源禀赋、工业基础、产业优势发挥到最大,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串点成线、扩链成网,产业集群初步成形,目前金昌新能源电池原材料及辅材本地供应率已经达75%。

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链

早春的西北仍有阵阵寒意,冰雪并未完全消融,但在金川集团3万吨铜箔生产建设工地,吊装设备、装载车等各类机器设备加紧作业,众多的建设者在各个施工区域紧张忙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该项目总投资超2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铜箔产品种类最齐全的铜箔生产基地,覆盖七大类近20种产品,实现金昌铜产业从采矿选矿到高端深加工产品的全流程覆盖,同时将弥补金昌电池产业链高端铜箔产品的空白,为下一步引进高端电池生产企业和覆铜板生产企业创造良好条件。

金川集团3万吨铜箔生产建设项目是金昌市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金昌立足自己的资源和地理优势,提出培育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千亿产业链,围绕镍钴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个方向、储能和动力两个应用领域,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建设全国一流的电池材料供应及电池生产基地。

金昌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晓霞表示,作为“镍都”,金昌镍、铜、钴等制造新能源电池的原材料丰富,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就是要把资源利用好,培育新产业,实现城市发展的多点开花,及早转型。

据了解,位于金昌的金川集团,是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近些年,金川集团也在推进镍钴加速向新能源电池材料转型。目前,金川集团3万吨高镍三元前驱体、8000吨正极材料生产线已建成投产,10万吨硫酸镍项目已经进入单体试车阶段,28万吨硫酸镍、20万吨磷酸铁锂已开工建设。

靶向招商助力扩链成网

在金昌市工信局,记者看到一张“金昌市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链的各个阶段需要哪些类型的企业,甚至产量规模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金昌市工信局局长王恩富表示,这是金昌市为实现精准招商、靶向补链延链而绘制的招商图谱,整个产业链缺什么一目了然,补链、延链、强链也更有针对性,缺什么、招什么,缺多少、招多少。

根据精心绘制的新能源电池产业招商图谱,金昌已梳理出22个新能源电池产业招商推介项目,并制定市级领导外出招商计划和招商引资项目清单,推动招商引资全面提质提效。

2022年4月,金昌市举办新能源电池产业招商引资推介暨项目签约大会,邀请宁德时代、上海远景、中军集团等龙头企业线上参加,引入龙佰集团、晶科能源、北京百斯德、杭州鑫磊等龙头企业,签约项目44个共计457亿元。

为了支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金昌市还出台了13条支持政策措施,对新建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项目,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2%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在境内主板首发上市(IPO)的新能源电池企业,最高奖励可达1000万元。

在金昌经开区镍铜钴新材料产业园区,甘肃金车储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2GWh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正在紧张施工,预计今年上半年即可建成投产。成立于2021年7月的甘肃金车储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核心材料、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甘肃省第一家风光电储能生产企业。得益于金昌市支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政策,去年公司获得了400万元的奖励。

此外,龙佰集团建设的生产40万吨合成金红石项目一期、甘肃金宏翔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25万只锂电池等一批带动能力强、上下游协同配套的大项目建成投产;金川集团投资建设的10万吨动力锂离子电池用三元前驱体、甘肃金车储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18GWh磷酸铁锂电池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效益优的好项目加快建设。

多元化发展成关键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电池技术迭代、成本下降,电池市场空间巨大。预计到2025年,全球仅动力电池的市场空间就将超过5000亿元。处于起步阶段的金昌新能源电池产业需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多元化发展。

首先,瞄准市场需求,紧跟新能源电池多元迭代期,加强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铁铬液流、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超前谋划布局电池材料及电池回收、报废、拆解及梯次利用等产业链,形成多种模式协同发展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新格局。

其次,加快发展高端化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依托新能源开发建设,打造“晶硅切片→电池片→光伏组件、逆变器”为重点的光伏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提高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水平,努力形成材料生产、零部件加工、成套设备制造的完整光伏产业链。拓展钙钛矿、异质结等为主的太阳能薄膜电池、高效晶硅电池和组件、智能运维机器人等领域,推动光伏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着力打造全产业链生产体系。

再次,加快引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抢抓国家推广新能源电动车“车电分离”政策机遇,按照“定制开发、合作生产、制造基地”的思路,加强与比亚迪汽车、东风汽车集团等重点龙头企业的对接,联合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头部企业,定向开发车电分离的电动汽车产品,加快引进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商用车及专用车整车制造项目。(记者张新新兰州报道)

长春汽开区:优化营商环境助汽车业“上台阶”

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要着力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多方面持续增强对项目建设和企业的服务质效,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企业信心,推进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加大项目服务力度 增强发展实力

长春汽开区是吉林省汽车产业的核心区,全国唯一一个以汽车产业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一汽集团总部所在地,坐落着红旗、解放、大众等汽车品牌的生产基地以及众多中外汽车零部件企业。为服务一汽、推动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汽开区近年来持续加大优质项目的引进和服务力度,增强发展的实力和后劲。

总投资79亿元的一汽红旗新能源繁荣工厂、48.9亿元的吉林玲珑轮胎等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358亿元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135亿元的比亚迪动力电池、18.8亿元的中车电驱等项目顺利实现暖封闭,汽车产业集群总部基地、吉林省工业发展研究院、新能源汽车国检中心等研发平台顺利落位……长春汽开区通过重大项目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增强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2月21日拍摄的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无人机照片)。(央广网发 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的背后是汽开区不断加大的服务力度。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仅用20分钟就完成注册并拿到营业执照,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土地使用证、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的办理,正加紧项目建设;玲珑轮胎项目从接洽到落位仅用112天,已顺利投产;红旗繁荣现代化工厂建成仅用14个月,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汽开区提供项目要素保障与专班服务,实现了落位快、审批快、开工快、建设快的“加速度”。

“项目2022年5月开工以来,汽开区为施工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解决了水、电、气、热、物流道路等一大批制约项目建设的难题和困难,为整体进度按下了‘助推器’。”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秋涛说。

2022年,长春汽开区在吉林省开发区考评中获评第一名;在全国217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区考评中获评第27名,提升65名,创历史最高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地区生产总值已连续3年超过千亿元。

激发汽车产业活力 提振企业信心

面对当前企业生产经营普遍面临的成本、资金、市场、人才等多方面压力,长春汽开区抓住政策扶持、金融服务、创新驱动、人力资源四个关键,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提振发展信心。

政策扶持方面,汽开区日前拿出近8000万元兑现政策奖励,助力企业在提档升级、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稳步发展;下一步将围绕企业需求,在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落位等方面,推进政策向普惠化、功能型转变,为企业拓市场、抢订单制定更有时效性的政策供给,让更多企业公平地享受政策红利。

金融服务方面,汽开区将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在授信、信贷投放、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解渴纾困”。

创新驱动方面,汽开区参照“揭榜挂帅”机制,实施汽车领域创新驱动增效工程,在加强企业创新创造能力、“双创”载体建设、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出台了明确的支持奖励政策,激发创新活力。

人力资源方面,汽开区日前邀请6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企业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为汽车研发、产销、维修等领域提供全链条人才支撑。

长春华港机动车市场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晓羽表示,得益于汽开区持续优化的助企服务,公司坚定了发展壮大的信心,经营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年交易量长年处于吉林省第一位。

2023年,长春汽开区将抓好115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加快推动奥迪PPE项目一期顺利竣工、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投产达效,适时启动二期建设;高水平办好2023年中国汽车创新大会,加快引进一批能够弥补产业发展短板的高端项目和企业,形成高端产业集聚。

长春汽开区党工委书记朱光明表示,依托长春汽车产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汽开区要把蕴藏在企业、群众中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协调发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 释放政策效应

长春汽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背后,是“放管服”机制的改革重塑。长春汽开区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局长周昌清表示,汽开区着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并联审批、联合验收、容缺办理等方式,压缩审批时间,加快项目落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创新设立“项目秘书”等制度,工作人员在企业“上班”,无缝对接企业需求,按周、月调度,及时助企解决难题。

同时,汽开区全面实行“驻企服务员”模式,抽调全区412名干部,进驻全区41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0位区级领导“分兵把口”,做到企业有诉即应。

朱光明表示,汽开区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加注重提升“放”的含金量,减少“管”的覆盖面,提高“服”的满意度,进一步压减各类窗口办理、项目审批时限,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

“营商环境好,企业发展才好;企业发展得好,汽开区就能‘枝繁叶茂’,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集聚,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多方共赢。”朱光明说。

据介绍,长春汽开区未来还将通过政策“组合拳”,加快引进一批能够弥补产业发展短板的高端项目和企业,整合和集聚一批全球性的资本、技术、人才。通过市场主导与政策引领的“双轮驱动”,形成政府与企业的合力,积极推动汽车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汽开区作为全省汽车产业的集中发展区和主战场,我们将扛起全省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的重担,推动项目建设,为企业做好服务,充分展现‘汽开担当’。”朱光明说。(记者 王晓林 长春报道)

编辑:舒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