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记者 杨崇)2022年,“数字经济”成为高频词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9.8%。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如此背景之下, 2023年,数字经济将扮演什么样角色?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数字经济又将如何发力?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支持平台企业大显身手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之一,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5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其中电商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数字产业化基础更加坚实,产业数字化步伐持续加快。

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荣休教授董小英表示,“国际竞争的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型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和时间窗口。”

董小英指出,从中长期发展前景来看,首先,数字经济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大的价值和目标在于将全要素集成和匹配效率大幅度提升;第二,数字经济在市场动态变化中将供需双方匹配做到精准化和敏捷化,使经济在保证高速发展的同时,做到高质量发展,其重要的标准就是“精”和“益”,即少走弯路、节约成本,有效管控。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表示,数字经济对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首先,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很多发达地区,数字产业已经成为地方支柱性产业之一,例如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北京市的软件产业。”

其次,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加速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要途径。赵刚表示:“发展数字经济,可以建立实时在线的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平台市场,打破区域界限、行业壁垒和时空限制,产生网络效应,构建起连接消费者、生产商、渠道商和供应商的产业生态,促进供给和需求的高效匹配,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和市场化配置,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

另外,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构筑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发展数字经济,我国可以抢抓数字技术创新的前沿领域,提前布局,抢占制高点。“例如,5G、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量子信息等新兴领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赵刚称。

专家预计,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经济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政策层面,2022年以来,国家多次部署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例如,平台经济监管方面,3月,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提出,“通过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对于稳就业、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方面,5月,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稳就业作用,稳定平台企业及其共生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预期,以平台企业发展带动中小微企业纾困。”“鼓励平台企业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操作系统、处理器等领域技术研发突破。”

德邦证券研报指出,2022年以来,平台经济监管已经步入常态化阶段,在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同时,多部门开始强调平台经济对稳就业的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欧阳日辉表示,平台经济包括数字化平台、数字化平台企业、数字化平台生态系统。其中,数字化平台是引擎,数字化平台企业是主体,数字化平台生态系统是载体,有着内在联系的数字化平台生态系统的整体构成平台经济。“平台经济既要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更要在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入发展新动能 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小企业降本增效

数字经济亦在改变产业生态。

天眼查《2022中国数字经济主题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为8.3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8.3%,占GDP比重为7.3%,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正经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2021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为32.5%,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加速发展。

“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业务创新能力,但却面临企业规模小、资金少、人才少、资源少等困境,很难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数字经济发展,尤其是平台经济发展,能够从很多方面推动中小企业‘连网上云用数赋智’,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解决发展困境。”赵刚称。

董小英表示,“尽管2022年,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遇到很大挑战和困难,但调研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并没有停下来,大家都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

面对挑战,一些中小企业尝试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经营快速复苏。在老家四川绵阳经营连锁餐饮店的谢智告诉记者,他的店主要卖当地特色的小吃“冷沾沾”,即形似串串,清水烫熟的几十种荤素食材,配上蘸料食用,最终通过“数签签”的方式结账,每签价格仅六毛钱。经营13年来,谢智的路边摊已变成了连锁招牌。但受疫情影响,他的几十家加盟店亏损严重,悉数关停。“数字化是必须的方向,不管能不能成功,至少方向对了。”谢智说。

冷沾沾转型的第一步是将客群维护起来,把客户搬到线上。谢智与SaaS服务商微盛合作,在本地积攒了近两万个会员。转型的第二步是做一个集合外卖、会员体系、推广等功能的小程序,成为会员交易转化的核心场。“5月,我们上线‘周二会员日’的活动,效果出奇的好。上线仅2个月不到,每个周二会员日,线上销售额就能占到当日营业额的60-70%。”谢智说。下一步,他还在思考如何进一步释放人手专精私域,并在业务范围方面有所拓宽。“我们可以把特色沾沾调料包做成零售产品,走出四川,邮寄全国。”谢智称,这个计划已经进入定制开发阶段,产品完成后,他想开通视频号直播,也要去“直播带货”。

赵刚表示,消费互联网平台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7*24小时在线的市场和精准的用户画像,帮助中小企业低成本将产品销售给全国乃至全球的客户。同时,产业互联网平台能为中小企业建立数字化的产业生态,让中小企业自发与龙头企业形成某类产业集群,规模化对接采购、生产、渠道或金融资源,大幅提升中小企业的产品供给能力和效率,降低采购和融资等成本。

另外,赵刚指出,云计算平台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随需定制的基础云、平台云和应用云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快速低成本实现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智化敏捷组织,提升业务、管理和决策水平,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创造力。

发展态势总体向好 积极参与构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展望2023年,数字经济将如何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持续发力?

赵刚对央广网记者表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有望总体向好。”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重要发力点: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5G网络、“东数西算”、智能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将提速,不断提升算力水平,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便捷的云计算服务。

二是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数据流通和使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2023年国家、行业和区域的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将加快建设。

三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产业集群建设。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正从消费互联网平台向产业互联网平台演变,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将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产业集群建设,推动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四是信创产业发展。集成电路、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重点领域投资将扩大,推动这些信创产业加速布局和发展。

谈及2023年数字经济发展预期,董小英表示,一是在数字化产业方面,从中长期来看仍是一场攻坚战。二是供应链方面,传统企业决策者需要从整个供应链管理视角,发现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实现降本增效提速,优化决策运营能力,打造新竞争优势。三是推进数据资产价值化,即数据驱动业务赋能,实现风险控制、商机甄别等;同时,探索数据交易过程中整合发现新的价值。四是加强数字经济研究和理论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新视角和新工具。

此外,欧阳日辉还提到,要加快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加强与各国在数据隐私、上市审计等方面的协调谈判,降低平台企业出海面临的不确定性,支持国内平台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输出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模式,推动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出海。

编辑:于琦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