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7日消息(记者夏青)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频、趋广、趋强的态势,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安全运行?2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日前公布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系统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建设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自古以来,我国的基本水情就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衡,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要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加快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网络格局,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和供给能力,来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李国英介绍了国家水网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

李国英说:“国家水网主骨架由主网及区域网组成。其中主网是以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为基础,以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为输水大动脉,以重大水利枢纽工程为重要调蓄结点形成的流域区域防洪、供水工程体系。未来根据国家长远发展战略需要,逐步扩大主网延伸覆盖范围,与区域网互联互通,形成一体化的国家水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说,要优化国家水网工程布局,完善国家水网工程结构,统筹国家水网工程功能。

赵辰昕表示:“全面发挥国家水网行蓄洪水、排水输沙、供水灌溉、内河航运、水力发电、维护生态等多种功能,着力提升工程整体效能和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以此来系统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相关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

近几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2021年珠江三角洲发生了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2022年珠江流域北江发生了1915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202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6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李国英说,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风险,需要筑牢国家水安全屏障。

李国英介绍:“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极端气候条件变化及其影响的日益加剧,迫切需要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的安全水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安全运行。”

《规划纲要》还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进行了统筹谋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透露了一组数据。他说,现阶段,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4%,但是却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吴晓表示:“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结合国家骨干网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同步开展灌排骨干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优先将大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使更多的农田从‘望天收’转变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编辑:丁骁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