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9日消息(记者卢海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科技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应如何着力?如何为科技型企业的诞生与成长培育沃土?对此,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冰。

与以前的改革方案相比,此次《工作方案》在提升北京科创中心原创科技策源能力、发挥中关村示范区的引领作用、教育科技人才联动布局三个方面作出“突出强调”。张海冰表示,这三个“突出强调”切合了北京的优势与定位。首先突出了北京在基础理论研发创新方面的定位,目的是解决重大的基础理论问题;其次要发挥好中关村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探索科技与产业结合、科研与经济发展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的新路径;最后要把高等教育人才资源转化为服务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动力。

张海冰认为,北京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在于基础研究,重在深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北京应该继续探索人才吸引和使用机制,把更多资源投入到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创成果研发上来。

北京如何推动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张海冰表示,一方面,教育科研单位要进行市场化改革,真正成为创新企业的孵化器,实现高校师生与创业者身份的灵活转换。另一方面,要针对科研人才等主体做好创业配套服务,进一步降低金融、法律、产权等服务成本,让好的创业灵感更快转化为现实。

2022年,北京每天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达293家,这意味着平均不到5分钟就有一家科技型企业诞生。张海冰表示,目前北京创新土壤十分肥沃,创业种子十分活跃,而要让科技创业的种子茁壮成长,要按照市场化方式鼓励创新,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沃土。

编辑:丁骁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