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6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不少人可能印象很深,国际油价三年前一度降到了负数。实际上,除了负油价,还有负电价。根据市场信息,山东电力现货交易在5月初出现连续21小时的负电价,刷新了国内纪录。什么是负电价?为何会出现负电价?

 

根据市场信息,5月1日至2日,山东电力市场现货交易中心实时负电价时段长达21小时,接近一天时间,创下国内历史纪录。其中,最低实时电价为每兆瓦时-85元,也就是每度电卖负8分5。怎么理解负电价?通俗来讲,就是发电厂要向买电的人倒贴钱,把电卖给他。这听起来不可思议,要弄清原因,先要从我国的电力交易机制说起。我国电力市场分为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两种,其中,中长期交易一般是供需双方签订合同,提前锁定下一年度的供电量和电价。可用户实际的用电量不可能完全符合合同的预期,当电不够用时,就要临时再买,这就是电力现货交易。

这次出现负电价的正是现货交易,对于原因,电力专家薛静分析:“山东的光伏比例很高,根据我国的政策,要求先消纳新能源电力。‘五一’期间阳光充足,新能源发电量较高。很多工厂都停工了,员工都去旅游度假,电力供需严重不平衡,光伏发电的量大于需要的量。在这种情况下,供需在现货里竞价,就是负电价了。”

相信很多人还有疑问,既然出现供应过剩,不发电不就行了?为何还要倒贴钱卖电?对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来说,或许真的可以说停就停,但火电目前还做不到。

薛静说:“我们的煤电机组过去都是满负荷或者90%负荷运行,所以设备、锅炉、压力、温度、水、汽等都是按照这个设计制造和运行,忽开忽停对机器损耗太大、成本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宁愿机器按最低的负荷留着,也不能把火电机组停了,否则危险更大。”

多位能源专家告诉记者,负电价在国外比较常见,在我国虽然少见,但并不罕见。需要指出的是,负电价并不意味着用户电费账单也是负的,原因主要是用户的电费一般是按月结算,而负电价出现的时长比较短,反映不出来。

另外,负电价只是一种极端情况,并不能说明电力供需整体过剩。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梁昌新不久前就表示:“预计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较去年有较大增长。据研判,今年我国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用电紧张。”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韩文科认为,负电价是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应该理性看待。

韩文科表示:“负电价本身也是市场调节的机制。对于发电侧,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好事。对于煤电,虽然出了负电价,给用户倒贴钱,但避免了停机,避免了更多的损失。用户用电更宽松了,可以多用一些,这是双赢的。”

不过,随着新能源占比越来越高,电力供需矛盾的确容易凸显,负电价和电力短缺现象的出现都会更加频繁。对此,薛静建议:“第一,要大力发展储能和抽水蓄能;第二,对煤电的灵活性调节能力改造。用这两种方法帮助新能源能够尽量消纳,让其波动性少一些。总之,发挥各种方式方法,把富余的电量收回来。”

编辑:丁骁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