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7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抗流感药物‘达菲’的开发来自八角茴香的提取物,从原料到药物,附加值跃升超过千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的这个说法日前引发热议。如何看待这种附加值的跃升?从八角茴香到抗流感药物,这个过程对我国药品研发有什么启示?

 

根据刘良的说法,很多药物虽然最终可以通过合成而来,并且能够通过合成的方式降低成本,但其中不乏一些药物最初源自中医药原料。抗流感药物“达菲”的开发就是来自中药的八角茴香提取物莽草酸,从原料到生产出抗流感药,附加值跃升超过1000倍。从最低价一斤十几元的八角茴香,到二三百元一盒的药物,怎么看待这个变化?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说,从茴香到抗流感药物,背后有复杂的技术工艺和其他投入,不能简单地看待价格变化。“像芯片一样,不能说沙子变成芯片增值多少倍。它中间经历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就是技术本身是非常复杂的。莽草酸是天然八角提取的,但最难的反而不是你发现了莽草酸下游产品(对治疗流感)有效果,而是这个效果怎么通过临床验证,这可能是几亿美金的投入。”

(图片来源:CFP)

既然用八角茴香的提取物莽草酸能制成抗流感药物,那直接服用八角茴香能不能抗流感?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药研究部主任吴彤说,肯定不行。“比如石杉碱甲以前是治老年痴呆症的,那么我就只吃石杉这种植物行不行?肯定不行。你要吃原植物,达到同样的剂量,每次要吃50公斤的原料,还不一定有效果。对治病来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化合物的量效关系。因为量大了还有其他作用。吃八角茴香能治流感吗?也不可能的。”

专家表示,这种从八角茴香等植物中提取出的药品属于天然药,类似的还有青蒿素、紫杉醇等。虽然把做菜常用的八角茴香变成药物看起来很神奇,可实际上,9成左右的药物最初都来自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产物。

吴彤表示:“比如有些成分在天然产物里的含量很低,把它做衍生化的话,原料其实是很不容易拿到的,因为要花费很多资源,所以很多也是用全合成的方式来做的。在全合成过程中,它可能产生了很多改变,使它的生物利用度更高、活性更强、对靶点的作用机制更明确。但是从根上来讲,它还是从天然产物里来的。”

吴彤说,中医药对植物的药用价值有丰富的经验总结,可以帮助缩短筛选植物的时间,降低天然药开发难度。因此,要充分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医药宝库里面,药用植物是很丰富的,可以提炼出很多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可能进一步开发成不同适应症的新药。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在原来的基础上传承创新,这是一条路线,对我们肯定是有启示的。”

编辑:杨璇铄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