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消费”一词被提到23次。促消费如何发力?从当前的消费大数据中,能看到哪些端倪?今年全年的消费是否有足够的“韧性”?对话消费大数据专家、清华经管学院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特聘讲师刘晖。

 

从PMI指数,看消费活力与消费韧性

思远:新需求和消费力从哪来?先看PMI采购经理人指数,通俗的讲,是按月计算的对商品和服务中各种生产要素,如新订单、雇员、供应商等因素加权计算的指标,反映出经济复苏的趋势。2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亚洲为51.9%,PMI指数以50%为“荣枯线”和强弱分界点。也就是说,生产端看到了经济复苏的端倪,从国内消费零售的商品和服务大数据看,能不能看到希望和信心?

刘晖:从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来看——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较上月都有攀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这些是先行指征,会领先于消费指数。

今年春节,整体的线上消费在温和复苏、逐步回暖。首先,健康和家庭消费成为非常鲜明的消费主题,如炒菜机器人成交额,同比增长187%,健身踏板、健腹轮同比增长超过100%,消费者已经养成主动健康的消费习惯。接触性服务消费和悦己消费需求,得到充分释放——接触性消费,如餐饮、家政,还有维修、家装等服务;悦己消费是用来跟家庭消费对比的,像数码、美妆、图书等精神消费,代表消费信心回升。

思远:进入二季度,包括全年消费走势、消费韧性,您怎么看?

刘晖:我们还是比较乐观的。市场呈现出明确的“韧性”,上游无论是制造还是服务的提供商,都对市场表现出比较强的信心。

预计二季度,同比会迎来较高增长。背后的原因,是去年二季度受疫情影响,消费下滑较严重。在下半年,我们更期待看到来自房地产相关品类,如大家电、家居家装等消费,跟着房地产的势头逐渐向好。另外,也期待看到汽车相关品类能有机会升级和发展。

一二线城市消费“升级”,低线城市迎“产业要素”回归

思远:一二线城市跟低线城市,在消费刺激的导向和表现上,有什么区别吗?

刘晖:通过各种数据,如旅行数据、下单收货地址变化的数据,看到1、2月低线市场的消费更活跃,升级型消费占比持续升高,比如更多健康类产品。第二,今年春节后,县域农村市场对“商用产品”的消费明显增长,如商用厨电的购买非常强势,占整体厨电市场购买量40%以上——这说明,县域及农村市场有很多的零售和服务业兴起,很多人在城里工作一段时间后,具备资金、技能、模式上的积累,回到了家乡创业。

思远:这些数据挺有意思——看着很小,但数据间的联系可以勾勒出具体的场景和画面。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表现怎么样?

刘晖:高线城市持续扮演消费主力军的角色,明确看到代表家庭局部升级的消费势头非常明显。

市场“百亿补贴”瞄准价值消费,政策发力仍有空间

思远:一二线城市消费回暖,低线城市的生产要素和人的回流更具活力。促消费措施而言,前两年各地是消费券刺激,今年是市场主体发力,比如眼下三大电商平台在“百亿补贴”促消费。市场上有两种声音——悲观地认为这是内卷、强行拉动消费,透支购买力;乐观者认为,百亿补贴可以激发新消费活力。您怎么看?依据是什么?

刘晖:从数据看,我持乐观态度。我们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有一个明确判断——“价值型消费”多于此前的“消费主义”。我们观察到,消费者会把心仪商品加到购物车相当长时间,不停来看看价格,而这个购买的触发点,很可能被“百亿补贴”击中。这是“提质扩容”的价值,国内商品供应链的效率提升和供应链成本优化,让整个产业有能力去担负百亿补贴;消费者乐于消费,也会给产业带来活力。

思远:今年在“促消费”政策上,您有什么看法和判断?

刘晖:今年消费市场的韧性和潜力巨大。2009年到2011年的家电下乡,带来家电在低线级城市的巨大增长。10年过去,大部分家电到了换新的节点,期待今年有更多以旧换新的举措补贴带动市场。如果政策能支持进一步拓展“县乡镇”的零售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强化高质量工业品下行的同时,修筑高质量农产品上行的通路,对下沉市场的消费增长非常有价值。

编辑:顾涵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